日期
人物库
释了璨
全宋诗
释了璨号佛真俗姓罗泉南(今福建泉州)人。
漳州净众寺,迁太平兴国寺
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慧勤禅师法嗣。
事见《栟榈集》卷一五《太平兴国堂广璨公语录序》,《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了璨
泉南罗氏子。
入蒋山勤公之室。
得大知见。
发无碍辩。
漳州净众。
太平兴国
学士宗之
师持身律己。
人无间然。
说法蹊径。
劲捷朗达。
直跻上乘。
作字吟诗。
皆得游戏三昧。
而师未尝措意也。
重九日
为众上堂云。
重阳九日菊花新。
一句明明亘古今。
杨广橐驼无觅处。
夜来足迹在松阴
大丞相李公。
尝访师于栖云。
问道惬心。
与结看经社。
门人集师语成书。
栟榈居士邓肃
叙之曰。
大平堂头璨公
从蒋山何尝得兔角。
太平
本自亡立锥。
据师子座。
作师子吼。
未尝为人世说毫𨤲法。
四方学者。
皆脑门点地。
拾其残膏而袭藏之。
嘻此特其土苴耳。
岂其真哉。
虽然。
土苴之外。
何者为真。
一视而空头。
头皆是有语亦可。
无语亦可。
雷声渊嘿。
本自同时。
门人弟子。
若因此以有悟。
则謦欬动息。
皆西来意。
若守此以求师。
则拈花微笑。
已是剩法。
悟之者。
天地一指。
守之者。
毫𨤲千里。
反以问师。
了无语焉。
呜呼。
师岂止具眼看经而已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舒位清 1765 — 18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5—1815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
乾隆五十三年举人
家贫,游幕为生。
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
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
勒保四川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
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
亦善书画。
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
舒位字立人又字铁云,大兴人。
乾隆戊申举人
有《瓶水斋集》。
词学图录
舒位(1765-1816) 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室名瓶水斋、瓶笙馆。
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
乾隆举人
家贫,以馆幕为生。
随王朝梧至贵州宾客
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
书各体皆工。
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
著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
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读万卷书,未能破之。
行万里路,仅得过之。
积三十年,存二千首。
飞鸟之身,候虫之口。
见岁若月,视后犹今。
天空海阔,山虚水深。
嘉庆二十年夏六月铁云山人自序。
李昌谷于溷神之中,寄刘公干于鬼伯之口。
微之未死,托遗稿于香山荀攸临终,交阿鹜钟会
良士自大梁来扬,而吾姨丈人之集成于真州
宋考功毒希夷而有其佳句,齐丘子沈谭峭而有其化书。
若巴朴园观察之敦命劂工,与刊传作,何逊卒而王僧儒集其文,崔湜死而裴耀卿纂其集,为千古尚也。
我姨丈人,才备八厨,身行万里,于粤则爱铁云之山,于黔则乐飞云之洞。
故其诗千岩竞秀,万怪惶惑。
赵云八十而愿以诗师,梁山舟九十而见其书拜,其实录也。
王筠沈约,不谓迟暮逢君;刘颂张华,岂信人间有此。
盖读书数倍于前辈,宜积薪居上于后来。
嘉庆二年,偕我备兵叔驰驿军营,值齐王氏火烧朱镇而西时也。
师漏多鱼,翁惊失马。
入黔贵则南笼方围,驰楚壁而襄樊正急。
间道则经烟尘六十四路而遥,遇敌则相州节度师而战。
湖督(汪文僖公新。
)假我叔氏胜军三千,以田悦之亲家,分猗卢之馀卒,与先生一鞭一笔,九拒九攻。
才及贵境,而南土练、甲诸军悉隶麾下。
妇人作贼,马援之所能平;女子从军李广之所不将。
而时所部女官土司龙囊仙者,马上桃花木兰火伴,宠以妺喜之男冠,假之敖曹之鼓盖,壁其军于水倒流山也。
龙仙则惟拥二矛,禽史归而仅驰七骑。
先生之计,又更旧将以易夷兵,变徽章而改番服,不旬月间而女贼王囊仙于麾下。
兴义之战,以李典步骑八百,破吐蕃宁州三万,力追银鼓,生禽鬼章。
论功者谓督部灰囊火马之功,实本道输攻墨守之奇也。
南笼围解,我叔氏以前官左降,复介君于湖楚军营者五载
急攻则毡下浓书,缓战而围城作赋。
杜暹州纸,岂止百番;谢公库笺,殆将九万。
房玄龄军书之奏,驻马皆成;令狐楚白刃之中,挥毫不辍。
大府初以君奏留黔中,而介推逃赏,鲁连辞功,赋樱桃为林甫微辞,(军中作《冰山曲》。
)咏蜀道与严公寓意。
要其赋性萧閒,秉心引退,示不愿为桓冲参军,故托意作郝隆蛮语也。
叔氏尝语予曰:「吾贵州之行,涖斩叛苗一百馀万。
韩愈行军,不逢裴度;而令狐辟幕,实得刘蕡
」盖谓先生邹、枚之亚也。
八年癸亥,与良士结邻吴中,何萧两隽之巷,张陆交让之渎,既无贞白层楼,谁与戴公筑室?
重阳风雨,日日催租;淞水莼鲈,年年负米。
长洲宋汝和观察为同人刻《今雨集》也,属良士郑集之鹧鸪,屏谢诗之蝴蝶,选取雄章,多将百首。
其盛气如孔文举,其博议如刘子骏,其贯串如郦道元水经注》,其磊落如司马《大人》《游猎》赋。
繄是时也,赵晔第论其诗细,蔡邕已传于京师,爱君者焚宫中媚香,不议君者亦蔷薇浣读。
香山诵一首而女子价高,康乐出一篇而洛阳纸贵,无以逾矣。
古之工为诗者,或一卷擢第,或一联入相,或一诗得黄门,一诗得郎侍。
先生者,李泌蓬莱之阁王圭金炬之莲,国之光也。
而乃杨徽警句,未登御屏;公权法书,不题殿壁。
生无花树之居,死乏西华之里,呜呼命欤!
性乐楷隶,工李主错刀,法永公门限,穿羽阳宫瓦,写老妪扇头。
其与人书也,绿盆糊面,岂惟百函;青泥封书,每驰万里。
陈遵尺牍为荣,得刘宏手书为
若良士之不嗜装潢者,亦复衣藏索靖之书,带秘钟繇之札。
孔文举谓举篇见字,欣然独笑;蔡中郎谓笔迹当面,相见无期。
能无恸哉?
精音律,工三弦,亦习弄笙篴,弹琵琶则鸲鹆立听,奏羯鼓而群羊踯躅。
十四年己巳,与太仓毕子荺华珍流寓京国,作《伶玄通德》《吴刚修月》数十出。
微服听酒楼之歌,重赂购乐人之价,若王昌龄之旗亭次第,李协律之流布管弦,王门伶人,争为搬演也。
素不赁车马舆轿,公卿名大夫或时访其门馆,怡然不报。
单衣练布,惟能昼眠;散发斜簪,不标丰度。
窃以为南州高士,但见林宗江东步兵,不张翰
先生之致,夐乎高也。
渊岱之宝不尽,延州之德不孤。
钱塘陈云白洎令子孟楷萧子山,学相次第,才各纵横。
先卒之日,纪其丧事,赙之歛之,传之序之,而先生之哀毁灭性,死孝传矣。
夫诗,小艺也。
香山而死者为唐衢,膏少陵而饮者如张籍李洞铸佛,孙晟画仙,谅有人焉。
李益「征人」之作,天下皆传;嵇康四言之诗,恺之如画。
君何不年,而使后君死者沈子明刻李贺遗诗,王士源为浩然序也!
时嘉庆二十一年水姨甥仲瞿王良士顿首拜书。
超越变化,乘空凌行,吾于太白东坡两家神往焉,盖其得于天者厚,而资于学者尤深也。
铁云孝廉与余家为三世旧交,深知其贤于世者,当不独以诗称,而胸次博大,志行雅洁,于其诗略见之。
顷者铁云过吴门见访,得读其行箧所携诗二卷,皆黔南戎幕往还时作。
助之以江山,习之以军旅,则又如少陵入蜀后诗之一变。
司空氏之品曰:「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又曰:「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铁云盖骎骎乎其日上矣。
岁在癸亥闰月长洲宋思仁霭若书于红杏轩中。
开径如凿山破,下语如铸铁成,无一意不奇,无一句不妥,无一字无来历。
是真能于长吉玉溪、八叉之外别成一家,遂独有千古,宋、元以来所未见也。
岂惟畏友,兼藉师资,叹服何既!
阳湖赵云松(以字行。
)识,时年八十。
先生与先君子同名,故每与笔札往还所署皆如此,议记。
) 揽所投示诗卷,不及二百首,而众体咸备,纵横莫当,为击节者累日。
诸体之中,七古尤胜。
若《张公石》《断墙老树图》《破被篇》等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浸淫于三李二杜者不能。
又如《团扇夫人曲》等篇,不啻郑公妩媚、广平铁石矣。
窥豹一班,得麟独角,欣赏当何如也。
梧门法式善读竟并题。
他人之诗有六义铁云之诗兼有三长;他人之诗有四声,铁云之诗兼有五音;他人之诗有、宋、元、明铁云之诗则兼有《离骚》、八代也。
乙卯以前足名家矣,丙辰以后其大家乎?
同县龙铎震升氏题于湘藩官舍之古雪山房。
铁云孝廉足下:仆闻韩娥之讴,不夔、旷而赏;纤骊之足,不良、杰而贵。
岂不以作之难而知之易耶?
然而鱼目混珍,什袭过于照乘;幽兰敛馨,弃置等于苇。
知己之叹,有由来矣。
足下勤勤媚学,嚣嚣好游,猥以识途,得窥隐雾。
纵横文雅,鶱翔藻思,使仆摇目黄绢,戢心雪,反覆嗟叹,得未曾有。
昔者庐山之诗,勒诸斋阁;陇首之句,书于便面。
仆虽非其人,实有同嗜,乃蒙损书,奖饰过当。
仆少惭学殖,早从簿书,犹幸监司事疏,未抛故业;海滨地僻,不乏嘉宾。
选胜携壶,寻芳减从,亦窃冀识伏鸾于海上,怀好音于空谷焉。
足下味经史之腴,得江山之助。
博议之著,既成于早岁;八览已就,合悬之国市。
何不其简札,付之,此诚嘉惠之盛怀,无损劳谦之深诣。
芳草未歇,绪风渐畅,跌宕文史,保卫眠食,临书驰企,不尽所陈。
阳湖陆孝廉继辂读足下所赠俞五琵琶诗,诧为绝调,倾想备至,行复以乐府诸作示之矣。
廷敬再拜。
(右沧州李味庄先生手书。
庚午七月铁云孝廉枉顾,以长卷索书鄙作。
仆本不能诗,又奉读大集及见赠之什,惊才绝艳,令人舌挢不下,况敢持布鼓过雷门耶?
顾辱虚下殷怀,深惧有孤雅教,录杜句若干首,聊塞诺责。
愧东挦西扯,得罪古人,或者以儿童颠倒天吴,见原大雅,一笑置之,幸甚。
钱唐梁同书识。
时年八十有八。
少陵篇什,以蜀道为工;玉局文章,以海外为最。
若乃隐几危坐,谈邹衍之九州;欹脚高眠,游少文之五岳。
则缩地无术,坐井何观
又或韬沂历远,称娖探奇,读秦碑而失韵,探汉策而忘年,谬解广陵曲江,误赋黄州之赤𡽶。
亦复识惭测蠡,才窘练都,将何以吐纳风云,牢笼图史,辟蚕丛于纸上,走巨灵于豪端?
铁云孝廉《瓶水斋诗》,则庶乎群雅尽掩,两弊俱亡矣。
铁云旧家蓟北,作客江南皋桥伯鸾赁居,当湖为公房婿水
而南史寓公,多书故土;西京科举,必自本州。
快心黄绢之辞,失意红绫之饼。
策蹇长安道上,未是家乡;落帆短簿祠前,反成故里。
所由以幽并之慷慨,兼吴越之歈吟者也。
溯其少侍严君,久随远宦。
横画舫,庭秋水之波;香染征衫,庾岭梅花之瘴。
树攀八桂,路绕三湘
既而一舸还吴,单车适
灞陵感旧,汉上题襟
桄榔和木客之吟,茉莉纪夫人之谥。
每登高而怀古,独击汰以长谣。
况复一上天梯,再经,题壁奢香驿畔,传餐关索岭前。
时则九姓鸱张,三苗豕突,雄师合,上将星高。
铜柱辰溪,肃银刀之甲帐。
君乃墨磨龙盾,纸写羊皮,斫地作歌,据鞍起草。
印娘属鞬,激昂龙女之篇;甲横戈,怆恻花卿之作。
红江绿海,雨雪怀人;㺜妾猺仙,烟花俗。
续蛮府娵隅之唱,补汉家铙吹之歌。
或以压线生涯,疑妨浏览;转蓬踪迹,恐废蒐罗。
不知刘穆百函,乃其馀事;王充十箧,多载奇书。
冥心默识,马上枕上之功;淬掌远稽,岁馀日馀之候。
手钞八千馀纸,口诵四十万言。
王劭思书,临餐闭目;杨凭好古,对客摇头。
其壮游也如彼,其博览也若此,宜其击钵频催,携囊满贮。
碧城锦瑟,义山最善制题;苍耳头,飞卿尤工属对。
张融名玉海孙绰句作金声。
抗颜古人,高步吾党,作者之推,良非妄已。
且夫一得仪同,马生遂胜孔子;未成进士,梁使不识罗君。
铁云者,惜其命与才妨,名由遇减。
余则谓失马何尝非福,探骊要在得珠。
假使雁塔早题,鹓行遽列,入参玉笋,出绾银黄,迹拘台阁之间,力尽簿书之内,转恐渭城罢唱,燕寝废吟。
今则顼顼萧晨,悠悠远道,烟云发其藻采,卷轴助其波澜。
乘有暇之时,作必传之业,安见晚达之马周,不胜早贵之何晏哉?
余与铁云昔岁测交,在仲瞿孝廉之坐;今兹话旧,过云伯大令之居。
仲瞿石鼎句奇,冰车词壮,出入三乘,纵横百城。
云伯涛涌碧海,霞卷绛霄,上薄风骚,下掩卢骆。
铁云树精严之笔阵,逞诡谲之词锋。
各有千秋,能无三舍?
乃辱惠施知我之深,每有敬礼定文之托。
因陈梗概,书诸简端。
撷其英华,此才何减八斗?
语其声价,一篇可直百
以质艺林,庶不河汉。
娄东萧抡子山序。
重刻瓶水斋集·序
退之有言:士有旷百世而相感,诚不自知其何心。
苟非世之所稀,胡为使予欷歔而不可禁。
乃有文章之应求,同于风义之感激者。
宗啸吾司马,生有轶才,雅好诗歌,亦既不懈而入于古矣,流连作者之林,读《瓶水斋诗》而笃好之。
铁云先生天才亮特,超乎尘壒之外,冠剑远游,与奇气相发,诗篇雄峻,畦町独辟。
同时朋辈既无与抗手,即求之高、岑、欧、,且变化匪由于拟议也。
风徽未沫,诗卷流传之本渐稀。
阳湖黄仲则秀水王仲瞿丰才啬遇,略等先生,顾数十年中,遗集皆四五刻,纸贵蓺林。
《瓶水斋集》则不绝如线,啸吾锐意覆刻行世,然而薄宦羁栖,铅椠不易。
就同志诸君谋之经岁,工未及半,啸吾遽捐馆舍。
玄文在箧,以待侯芭,而《瓶水》一刻,又君未竟之绪。
边竹潭鹾尹再谋之同志,乃得告成,时宗君之逝已将一年。
袁中郎徐文长遗草于故纸中,赏奇感叹,作叙有「微至」之言;今舒氏遗集得啸梧而益广其传,吾尤望世有袁中郎其人,以传文长者传啸梧也。
然而幽奇磊落之士,生而连蹇,不得已以空文自见。
铁云之落魄戎幕,略似文长啸梧之浮沉下位,差类仲则
则夫数寸之遗书传与不传,要之不必为酱瓿之覆,亦仅同骏骨之求而已。
可胜慨哉!
仁和谭献仲仪叙。
重刻瓶水斋集·引
《瓶水斋集》十六卷、《别集》二卷,自巴朴园副使刊于真州,阅七十馀年,版片寖失。
吾友铁岭宗啸梧郡丞)博综群籍,尤留意北方文献。
尝谓乾、嘉之际畿辅作者林立,铁云先生天才横溢,陵轹古今,与常熟孙子潇秀水王仲瞿先生相颉颃,当时有三君之目。
今孙、王撰著,江以南家有其书,舒集别无刊本,当继巴氏重锓以广其传。
爰从丁君松生假得原刻本,甫授梓而疾作,绵惙之际,举付保枢,属为卒业。
保枢诺而受之,将以传舒先生者并传啸梧也。
深惧废坠,负我亡友,乃与松生函约同志醵资助刊,岭南许星台中丞年丈复力为提倡。
啸梧之歾十阅月而书成,譬造浮图七级,快睹合尖。
自今当与《天真阁》《烟霞万古楼》两集鼎峙不朽。
既酾酒以告啸梧,益重我山阳邻笛之感已。
光绪岁在丁亥六月任丘后学边保枢谨识。
余校刊《瓶水斋集》既卒业,先生诗尚有咏襄阳太守王树勋事,所谓《和尚太守谣》者,为世脍炙,而集中弗载,颇疑书阙有间。
既而仲仪复觅得《瓶水斋诗话》写本,卷尾有孤子昌枚识语,称先生别有乙亥年诗一卷未刻,顾以搜辑末由,徒事惋叹。
岁庚寅十一月松生之犹子修甫孝廉偶坐坊肆,睹架庋旧刻《瓶水斋集》,试一抽阅,则乙亥年诗已编列第十七卷,《和尚太守谣》一篇固俨然在也。
喜而见贻,乃并《诗话》一卷,均续付剞劂。
延津龙剑,终久必合,文人慧业,理亦宜然。
刊成附识如左。
世有嗜先生诗者,当同为拊掌也。
光绪辛卯天中节后一日保枢再识于武林寓斋。
(录入:顾青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汪懋麟清 1640 — 1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688 【介绍】: 江南江都人字季角号蛟门觉堂
康熙六年进士
刑部主事,与修《明史》,被劾归。
文章师法王安石,诗为王士禛弟子,而慷慨深沉,风格与乃师不同。
有《百尺梧桐阁诗集、文集、遗稿》、《锦瑟词》。
汪懋麟字季角号蛟门江都人
康熙丁未进士,官刑部主事
有《百尺梧桐阁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季用江南江都人
康熙丁未进士,官刑部主事
著有《百尺梧桐阁集》。
比部师法韩、苏两家,故才情横溢。
归田后,留心经学,皮毛剥落矣,因未见晚年作,故仍取才华绚烂之篇。
字蛟门江都人,官主事,有《百尺梧桐集》
戊申重九,偶滞广陵,策杖过红桥,登法海寺,遥望平山堂可二里许,欲造而观焉。
而小雨微茫,路湿秋草,辄兴尽而返。
因窃叹曰:「欧、苏两公,千古之伟人也。
其文章事业,炳耀天壤,而此地独以两公之词传,至今读《朝中措》、《西江月》诸什,如见两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
世乃目词学为雕虫小技者,抑独何欤?
以词学为小技,谓欧、苏非伟人乎?
」汪子蛟门以《锦瑟词》见示,予笑谓之曰:「是可以传矣。
蛟门曰:「自释褐以来,一二年间,偶一为之,同于博弈耳,未敢自位古人也。
愿卒业于古文焉,诗焉。
源深而流远,殆茫茫乎未见其所止矣。
」予曰:「勇哉。
」充之大之,皎皎如日星,行地如江河不得量之矣。
词犹龙之片甲,凤之一羽耳。
徐而读之,淙淙乎春涧之泻壑也,蔼蔼乎秋云散空而变态万千也,谡谡乎松籁之咽也,锵锵乎追风蹑影雹散而冰裂也。
余所期于蛟门者,文章事业,如欧、苏两公而足矣。
蛟门之词,不可与两公之词并传也哉?
魏塘曹尔堪撰。
尝读少陵曲江值雨》诗云:「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是时少附授左拾遗,年已近五十,而此老犹兴复不浅,况夫青年科第,显名雁塔杏园春宴,为探花使者乎?
无怪乎义山赋「锦瑟无端」,又曰「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也。
岂独义山,彼飞卿《金荃》好词,端己《浣花》新味,要皆妙解风流,燃脂弄粉,盖年少才人,不如此,情不深,词不丽耳。
同里汪子蛟门,制科文章之外,名久著于古学诗歌,予每吟咏其好句,艳于郑之鹧鸪,谢之蝴蝶,至其情词缱绻,唾月羞花,尤于诗馀一道,沈眠周,今读其十咏十索诸词,不令人不销魂不可得。
且其词若干首,尽得之酒边花下,马上舟中,才捷腕敏,以建安之七步,使玉溪之三眠,人方疑其惨淡撚须,孰知蛟门昵语温柔,从十指冰弦中,不异轻调锦瑟消长昼乎?
集成,而命以《锦瑟》,以汪子科甲得第之早岁,将来勋业名位,正未易量也。
他日或以此词嫁名于河阳书记,亦无妨也。
东原完元鼎撰。
蛟门为家司徒叔父,丁未南宫所拔获官禁。
近时时往来,予故得从后堂丝间,披襟挹袂,叙述孔李通家之好。
每读长短句,未尝不叹其匠心措意,轶秦,以为当代词人也。
未几,予捧檄南驰,蛟门亦请假还广陵,虽隔京江,未及千里,反不能如向日长安时,香清酒热,同为歌啸。
因嗟拙宦栖迟,正如亭皋落叶,随风飘泊,方难自遣。
乃今岁花朝蛟门忽以《锦瑟词》见寄,嘱予与徐子电发互相釐定。
遂从簿书之暇,按谱微吟,转觉藻采飙流,艳逸竞爽,髣髴花影郎中、清狂从事,令人益想竹西烟月、红桥画舫中,歌出柳绵佳句,低按银筝,醉弹锦瑟。
窃愿携此词以献家叔司徒公,亦应击节唤奈何也。
时康熙丙辰仲春望日,柳村梁允植撰。
或曰:「锦瑟,古乐器也。
宋人诗馀皆被弦管,故设大晟乐正,所以协宫徵而宜音律,自金元院本继兴,搊筝擘阮,遂不复能缠弦旧词。
蛟门以锦瑟名集,亦欲按红牙檀板,与柳郎中争胜于歌头犯尾之下欤?
」或曰:「锦瑟,令狐丞相青衣也,当时义山少受知于令狐楚,复为王茂元郑亚所辟,令狐绹心恨之,不相款洽,李故托锦瑟及无题诸诗,冀其感动,岂蛟门亦有所托欤?
」皆不必深求。
要之,温柔昵语,正宜弹拨于鹍鸡雁柱中,至其豪迈宕往,淋漓感激,直欲上掩和凝,下淩,非仅花间酒边,誇为丽句已也。
时康熙丙辰仲春花朝吴江徐釚菊庄谨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谭处端金 1123 — 11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85 【介绍】: 元道士
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
博学,工草隶书。
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
有《水云前后集》。
处端一名玉号长真子东牟人也。
生而颖异,善草隶书。
大定丁亥重阳,全真开化真人王哲飞锡仙游,以往契夙缘,访寻知友。
东牟处端丹阳子马钰,于东莱掖水得长生子刘处玄,于登州栖霞得长春子丘处机,所谓谭、马、丘、刘是也。
从游抵夷门,真人付以口诀而逝。
处端与三子挈徒西至终南山即真人旧隐,传袭其道,十有馀年,嗣后各从所之。
处端往来于洛川之上,行化度人,所至云集。
其歌咏举笔即成,同里范怿德裕谓其包藏妙用,敷畅真风,引人归善,甚有益于时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道宽元初 1195 — 12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77 【介绍】: 应州怀仁人字裕之
全真道士
宪宗二年京兆道录。
世祖中统二年提点陕西兴元道教兼领重阳万寿宫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真圆
真圆
字大方
遍融其别号也。
营山人
姓鲜氏
幼业儒。
身长七尺馀。
音吐洪亮。
年将立。
感生死无常。
遂舍家入云华山。
可和尚为师。
落发受具。
一钵东下。
洪州
马祖庵居之。
复舍庵入京师
遍游讲席。
深入华严法界。
心念口演。
不离此经。
复束钵入匡山
值岁凶。
鬻薪度日。
采薪遇有材坚寔为器杖者。
辄削成。
杂薪中。
卖之不论价。
随得钱米无多少。
一以供众。
为之不避风雨寒暑。
如是二十馀年。
庵居狮子岩
地幽僻多魈伥。
常横一棒坐岩口。
行脚僧来。
辄棒之出。
竟无契其机者。
前后四入京师
初住龙华寺
通公讲法。
次住柏林阅藏。
又移世刹海。
接待云水。
最后慈圣太后
建千佛丛林。
请师居之。
陈文端赵文肃二公。
为护持。
道望赫然。
尝在杲日寺。
讲华严经。
狂僧
太宰下狱。
词连师。
因并逮师下狱。
狱卒甚苦患师。
置师于匣。
师不胜苦。
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铁栓檀匣。
轰然尽裂。
狱卒骇异感化。
因不复为狱卒
师在狱时。
送供入狱者甚众。
然必狱众均沾。
精好一如始受。
否即力却。
终不独入口。
狱众以此感动。
相率皈依。
圜扉之中。
佛声浩浩矣。
师在狱凡三阅月。
文肃公疏请。
得免。
师念苦缘当百日。
今未满。
且不能舍狱众。
坚不肯出。
比出。
隐谷积山。
块然独坐。
见人不起。
亦不举手。
会中贵杨某
奉慈圣命。
请居世刹海。
内帑紫衣宝幡龙藏。
江陵方柄国。
尝诣师。
侍者屡促师迎。
不应。
江陵至榻前。
始徐起。
执其手曰。
公来何为。
曰来问佛法。
师曰。
尽心佐理朝廷。
此真佛法。
舍此俱为戏论耳。
张默然。
张。
又尝偕文肃谒师。
问如何是文殊智。
曰。
不随心外境。
如何是普贤行。
曰。
调理一切心。
师性耿直。
高声硬语。
闻者凛然。
不能为豪贵人温愞。
此亦其槩也。
初师法躯修伟。
而不甚肥大。
自住刹海。
日渐丰硕。
至须人扶掖始得行。
隆冬冱寒。
日必数浴。
居恒危坐。
默持法界观
或诵华严无停𠷳。
甲申九月
师命梓人造龛。
促其期曰。
宜速成。
缓无及也。
前三日。
孤雁集方丈。
师抚之点头曰。
尔来乎。
盖雁去而师灭。
师原无疾。
独觉气力渐微弱。
至重九日
尚坐绳床。
听诵晚课。
闻愿生西方句。
泊然而化。
世寿七十九。
腊五十。
全身瘗德胜门外。
普同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祁寯藻清 1793 — 18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3—1866 【介绍】: 山西寿阳人字叔颖一字淳甫号春圃晚号观斋
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至大学士衔礼部尚书
道光十九年,曾奉朝命视察福建海防及禁烟事。
生平提倡朴学,延纳寒素,士林归之。
诗古文词均卓然成家。
卒谥文端
有《马首农言》、《䜱䜪亭集》、《勤学斋笔记》。
祁寯藻字叔颖号淳甫,改实甫又号春圃寿阳人
嘉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致仕再起,以大学士衔礼部尚书
太保谥文端
有《䜱䜪亭集》。
词学图录
祁寯藻(1793-1866) 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
山西寿阳人
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由庶吉士编修,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谥文端
为学主张训诂,倡导宋诗,重学识、性情。
陈衍石遗室诗话》以为"道、咸间钜公工诗者,素讲朴学,故根柢深厚,非徒事吟咏者所能骤及。
"《近代诗钞》以祁诗冠首,达119首之多,对后来"同光体"影响较大。
有《䜱䜪亭集》32卷、《䜱䜪亭后集》12卷。
祁寯藻1793—1866清代官员、诗人。
字颖叔淳浦,避讳改实甫号春圃观斋息翁
山西寿阳县人
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
曾为道光咸丰同治讲授经学,是“三代帝师”。
历官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卒谥文端
著有《䜱䜪亭集》。
曾作七古《黄鹤楼同幕客作》、五律《望黄鹤楼寄呈壹斋夫子》、七律《将至武昌寄李篆卿同年》《林少穆前辈属题封公旸古先生〈饲鹤图}》等诗。
忆幼时从先大夫读书,偶命赋《春草》诗,喜曰:「此子性情尚厚,当可学诗。
」十五岁,补县学生员,以《待漏院》诗受知于学使新城陈先生
继任者当涂黄先生观风,岁、科两试,俱承奖励,遂授以诗学。
先生尝曰:「诗以言志,言为心声,若徒揣摩格律,彫琢词藻,纵成结构,终乏性情。
古人颂诗读书,必先知人论世,盖非学无以扩识,非识无以范才。
至于穷通显晦,境遇各殊,敦厚温柔,体要斯在,则视乎其人之自得耳。
寯藻谨识斯语。
四十馀年,学不加进,时有吟咏,辄多弃置。
比年养疴閒居,始寻检存稿,略加编次。
嘉庆十七年咸丰四年致仕以前,釐为三十二卷。
诗之工拙不敢计,惟藉是稍答父师之训,纪生平阅历岁月而已。
至恭和宸章曾进奏御者,谨仿前辈存诗之例,别录成卷,不敢阑入私集。
䜱䜪亭为吾乡古迹,曩读《颜氏家训》,喜其奇字,拟补筑亭于方山,为退老读书之地。
荏苒至今,斯愿未遂,取以名集,用志向往。
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孟春之月,寿阳祁寯藻自记于宣武城南之勤学斋。
(录入:顾青翎)
二十二通籍,何早也。
六十二致仕,犹未老也。
未老而病,病而休,休而恩礼数及,人以为晚节之保也。
军旅未息,民生未裕,我心惄焉,乃如捣也。
老病读书,懋懋慔慔,而仅以诗消磨岁月,惜乎未闻道也。
咸丰七年岁在丁巳重九日,䜱䜪亭叟祁寯藻自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承古北宋
禅师名承古
西州人
传失其氏。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丫山
见敬玄禅师
断发从之游。
已而又谒南岳雅禅师
洞山之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四年十月
迎以住荐福示众曰。
众生久流转者。
为不明自己。
欲出苦源。
但明取。
自己者。
有空劫时自己。
有今时日用自己。
空劫自己是根蒂。
今时日用自己是枝叶。
又曰。
一夏将末。
空劫已前事。
还得相应也未。
若未得相应。
争奈永劫轮回有何。
什么心情。
学佛法。
广求知解。
风吹入生死海。
若是知解。
诸人过去生中。
总曾学来。
多知多解。
说得慧辩过人。
机锋迅疾。
只是心不息。
与空劫已前事。
不相应。
因兹恶道轮回。
动经尘劫。
不复人身。
如今生出头来。
得个人身。
在袈裟之下。
依前广求知解。
不能息心。
未免六趣轮回。
何不歇心去。
如痴如迷去。
不语五七年去。
已后佛也不奈汝何。
德云。
一句语之中。
须得具三玄。
故知。
此三玄法门。
是佛知见。
诸佛以此法门。
度脱法界众生。
皆令成佛。
今人却言。
三玄是临济门风。
误矣。
汾州偈曰。
三玄三要事难分。
注曰。
此句总颂三玄也。
下三句别列三玄也。
得意忘言道易亲。
注曰。
(或作意)中也。
一句明明该万象。
注曰。
此体中
重阳九日菊花新。
注曰。
此句中也。
僧问。
三玄三要之名。
愿为各各标出。
曰。
三玄者一体中
二句中
三玄中
此三玄门。
是佛祖正见。
学道人。
但随入得一
已具正见。
入得诸佛阃域。
僧问。
依何圣教参。
详悟得体中
曰。
肇法师云。
会万物为自己者。
其唯圣人乎。
又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又曰。
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世间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六祖云。
汝等诸人。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外无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
生万种法。
又云。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如此等。
方是正见。
才缺纤毫。
即成邪见。
便有剩法。
不了唯心。
僧又问。
如何等语句。
及时节因缘。
是体中
曰。
佛以手指地曰。
此处宜建梵刹。
天帝释将一茎草。
插其处曰。
建梵刹竟。
佛乃微笑。
水潦被马祖一踏踏倒。
起曰万象森罗。
百千妙义。
只向一毫上。
便识得根源。
僧问赵州
如何是学人自己。
州对曰。
山河大地。
此等所谓合头语。
直明体中
正是泼恶水。
自无出身之路。
所以云门诫曰。
大凡下语如当门剑。
一句之下。
须有出身之路。
若不如是。
死在句下。
南院云。
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
不具啐啄同时用。
僧进曰。
有何言句。
明出身之路。
曰。
杏山问石室。
曾到五台不。
对曰曾到。
曰见文殊不。
对曰见。
又问文殊。
向汝道什么
对曰。
道和尚父母。
抛在荒草里。
僧问甘泉。
维摩以手。
掷三千大千世界于他方。
意旨如何。
答曰。
填沟塞壑。
僧曰。
一句尽时如何。
答曰。
百杂碎。
云门问僧。
甚处来。
南岳来。
又问。
让和尚为甚入洞庭湖里。
僧无对。
云门代云。
谢和尚降尊就卑。
此等语。
虽赴来机。
亦自有出身之路。
要且未得脱洒洁净。
更须知有句中
僧曰。
既悟体中
凡有言句。
事理俱备。
何须句中
曰。
体中临机须看。
时节分宾主。
又认法身法性
能卷舒万象。
纵夺圣凡。
被此解见所缠。
不得脱洒。
所以须明句中
若明得。
谓之透脱一路。
向上关捩。
又谓之本分事。
祗对更不答话。
僧曰。
何等语句是句中
曰。
比丘问佛。
说甚法。
佛云。
说定法又问。
明日说甚法。
佛云。
不定法。
曰今日为甚定。
明日为甚不定。
佛曰。
今日定。
明日不定。
僧问思和尚
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曰。
庐陵米作么价。
又僧问赵州
闻和尚亲见南泉来。
是否。
答曰。
镇州出大萝卜头。
又问云门。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
答曰。
糊饼。
如何是向上关捩。
东山西岭青。
又问洞山
如何是佛。
答曰麻三斤。
若于此等言句中。
悟入一句。
一切总通。
所以体中见解。
一时净尽。
从此已后。
总无佛法知见。
便能与人去钉楔。
脱笼头。
更不依倚一物。
然但脱得知见见解。
犹在于生死。
不得自在。
何以故。
为未悟道故。
于他分上。
所有言句。
谓之不答话。
今世以此为极则。
天下大行。
祖风歇灭。
为有言句在。
若要不涉言句。
须明玄中
僧曰。
何等语句。
时节因缘。
是玄中
曰。
如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
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外道曰。
世尊大慈大悲。
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又僧问马大师
离四句。
绝百非。
请师直指西来意。
答曰。
我今日无心情。
但问取智藏
僧问
曰。
我今日头痛。
问取海兄。
又问海。
海曰。
我到遮里却不会。
临济黄檗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三问三被打。
此等因缘。
方便门中。
以为极。
唯悟者方知。
若望上祖初宗。
即未可也。
僧曰。
三玄须得一时圆备。
有何过。
曰。
但得体中
未了句中
此人常有佛法知见。
所出言语。
一一要合三乘。
对答句中。
须依时节。
理事
分宾主。
方谓之圆。
不然。
谓之偏枯。
此人以不忘知见。
故道眼未明。
如眼中有金屑。
须更悟句中
乃可也。
若但悟句中
即透得法身。
然返为此知见奴使。
并无实行。
有憎爱人我。
以心外有境。
未明体中也。
云门临济下儿孙。
多如此。
凡学道人。
纵悟得一种门。
又须明取玄中
方能不坐在脱洒路上。
始得平稳。
脚踏实地。
僧曰。
既云于祖佛言句。
棒喝中学。
何故有尽善不尽善者。
曰。
一切言句棒喝。
以悟为则。
但学者下劣不悟道。
但得知见。
是学成非悟也。
所以认言句作无事。
作点语。
作纵语。
作夺语。
作照作用。
作同时不同时语。
此皆邪师过谬。
非众生咎。
学者本意。
只欲悟道见性。
为其师不达道。
祇将知见教渠。
故曰我眼本正。
因师故邪。
僧曰。
师论三玄法门。
名既有三。
法门亦有三。
而语句各各不同。
如何又言。
一句之中。
须具三玄三要。
曰。
空空法界。
本自无为。
随缘应现。
无所不为。
所以虚空世界。
万象森罗。
四时阴阳。
否泰八节。
草木荣枯。
人天七趣。
圣贤诸佛。
五教三乘。
外道典籍。
世出世间。
皆从此出。
故云。
无不从此法界流。
究竟还归此法界。
经云。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楞严曰。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维摩曰。
或为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
或时作火风。
李长者云。
于法界海之智水。
示作鱼龙。
处涅槃之大宅。
现阴阳而化物。
真觉云。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三祖云。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故曰。
万法本无。
揽真成立。
真性无量。
理不可分。
故知。
无边法界之理。
全体遍在。
一法一尘之中。
华严曰。
法性遍在一切处。
一切众生及国土。
三世悉在无有馀。
亦无形相而可得。
到此境者。
一法一尘。
一色一声。
皆具周遍含容四义。
理性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不具三玄三要耶。
僧又进曰。
人何故须要。
一语之中。
具三玄三要。
其意安在哉。
曰。
盖缘三世诸佛。
所有言句教法。
出自体中
三世祖师。
所有言句并教法。
出自句中
十方三世佛之与祖。
所有心法。
出自玄中
故祖道门中。
没量大人。
容易领解。
且如亲见云门尊宿。
具大声价。
如德山密。
洞山初
智门宽。
巴陵鉴。
只悟得言教。
要且未悟道见性。
何以知之。
如僧问巴陵
提婆宗。
答曰银碗里盛雪。
吹毛剑
答曰珊瑚枝枝撑著月。
问佛教祖意是同别。
答曰。
鸡寒上树。
鸭寒下水。
云我此三转语。
足报云门恩了也。
更不为作忌斋。
大众。
云门
此事若在言句。
一大藏教。
岂无言句。
岂可以三转语。
便报师恩乎。
临终写偈。
辞众曰。
天地本同根。
鸟飞空无迹。
雪伴老僧行。
须弥撼金锡。
乙酉冬至四。
灵光一点赤。
珍重会中人。
般若波罗蜜。
赞曰。
说法有三失。
其一判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
其二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
其三分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何谓三玄三要。
沙所立三句耶。
曰。
所言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要者。
临济所立之宗也。
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但名陷虎却物。
譬如火聚。
触之为烧。
背之非火。
谓非是临济门风。
则必有据。
而言有据。
何不明书。
以绝学者之疑。
不然则是臆说。
肆为臆说。
则非天下之达道也。
见立三玄。
则分以为体中。
为句中。
为玄中。
至言三要则独不分辩乎。
方讥呵学者。
溺于知见。
不能悟道。
及释一句之中。
具三要。
则反引金刚首楞严维摩等义。
證成曰。
性理无边。
事相无边。
参而不杂。
混而不一。
何疑一语之中。
不具三玄三要。
夫叙理叙事。
岂非知见乎。
且教乘既具此意。
则安用复立宗门。
以气盖人
则毁教乘为知见。
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
以为證。
此一失也。
何谓罪巴陵三语。
不识活句耶。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夫语中有语。
名为死句。
语中无语。
名为活句。
使问提婆宗。
答曰外道是。
吹毛剑
答曰利刃是。
问祖教同异。
答曰不同。
则鉴作死语。
堕言句中。
今观所答三语。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皆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过矣。
二失也。
何谓分二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耶。
曰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
言其为真也耶。
则虑迷无自性。
言其非真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我常不开演。
立言之难也。
为阿难指示。
即妄即真之旨。
但曰二种错乱修习。
一者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二者识精圆明。
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
然犹不欲间隔其辞。
虑于一法中。
生二解故。
创建两种自己。
疑误后学三失也。
荐福承古
西州人
不知谁氏子。
少为书生。
博学有声。
及壮。
以乡选至礼部。
议论不合。
有司怒裂其冠。
从山水中来。
潭州了山。
见敬玄禅师断发。
从之游。
已谒南岳雅公。
洞山子。
知见甚高。
容以入室。
后游庐山
经欧峰。
宏觉塔院闲寂。
求居之。
清规凛然。
过者肃恭。
时丛林号塔主。
初说法于芝山
嗣云门。
景祐初
范文正公仲淹守饶。
迎住荐福
示众曰。
夫出家者。
为无为法。
无为法中。
无利益无功德。
近来出家人。
贪著福慧。
道全乖。
若为福慧。
须至明心。
若要达道。
无汝用心处。
所以常劝诸人。
莫学佛法。
但自休心。
利根者。
画时解脱。
钝根者。
或三五年。
远不过十年。
若不悟去。
老僧与汝。
堕拔舌地狱。
系曰。
师去云门近百年。
览语而悟。
遂嗣之不疑。
时云门子孙方盛。
无敢异词者。
盖所得真耳。
不知传灯何以不录师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守忠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守忠者,匡庐僧也,为灵隐玉山禅师弟子。
至治辛酉,应请来主太平兴国寺
禅学之士,日满其室。
泰定乙丑之岁,寺燬于火,方忧之。
文宗潜邸金陵,感精诚,悯兹古迹,有意作新。
于是,行御史台与郡县之吏,皆争出金币以为民先
一时风动,远近云集,富者输财,贫者效力,一岁垣庑成,再岁屋室具。
其可以名书者,曰方丈,曰北山阁,曰经楼,曰香积,曰水陆堂,曰白莲堂,曰伽蓝祠,曰大僧堂,曰道林堂,曰新苍院,曰耆宿之舍,而大宏兴钟三门,皆次第而成。
方忠之始治寺也,旧有蒲卢之泽,见夺于豪家,前僧讼之累不决,至,让而弗辩,夺者愧而归之。
天历改元,更建宏祠于寺北,曰“大崇禧万寿寺”,赐号“宏海普印昙芳禅师”,命主新祠兼领旧寺。
未几,加授“广慈圆悟大禅师”,领寺如故。
至顺元年秋御史守丞赵世安传敕,召守忠入朝。
九月九日吏部尚书王士宏,以入见于奎章阁,奏对称旨,命太禧宗禋院日给禀饩,赐金襕伽黎衣与青鼠之裘。
十二月二日赐设于圣恩寺,乃召学士虞集至榻前,命为文以记,俾归刻诸石,具详《灵谷寺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汪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仲安号诚环
少即嗜学。
国子生谒选,中年历官藩幕簿书,未尝一日废书。
去官后归大雷山,日夕吟讽。
屠隆称其诗诸体造诣均高。
有《石孟集》。
先生号识环中丞雷峰先生子也少擅异才于书无所不读初为诸生应省试筮得蛊之上九慨然有遗世意因作高尚赋以见志妇翁太宰庄简公先生太学生京师闻公方在天曹先生深自匿耻借太宰为重足迹不轻践其庭闻公贻之尺牍报书率言国家生灵休戚大计无一语及儿女寒暄其志操乃尔既稍以门资历官藩幕虽在簿牒间未尝一日废书所至辄登览蒐古凡作吏十馀年非其所乐也遂解组归先生家在大雷山下距四明在桯几间构屋山为层阶渐蹑渐高尝临阶下俯与楼上人语高云宿栋飞泉夹坐有至者如入仙都洞府先生日吟啸其中尽以诗法教其子礼约复使游于沈嘉则先生之门嘉则四明从大雷入先宿汪氏山房先生父子出黄鸡白韭作供共讨论四明故实三日夜烧烛传瓷主客欢甚至今称为盛集先生遗诗杨伯翼所选定屠长卿序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觉贤清 ? — 1855年九月九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觉贤字妙胜姓曹氏
母氏梁,梦僧入室趺坐,寤而生子。
儿时嘻戏,即陈佛事。
年十二,落绀旌阳楠木礼常为师,从塾师读闻讲《中庸》天命性道章旨,悉心体会,颇有所省。
每日晡时,从塾返院,皆有定晷。
独此向暮,不见其归,常甚怪之,使人觅得,出数里外。
常诘其故,且谓:“熟路日行,何至迷失?
言:“方聆性道,未契旨归,心有所在,循涂而走,竟忘南北。
”常师由此奇之。
尝诵《金刚经》至“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必反覆数四,若别有悟入者。
常师闻之曰:“此不凡器也。
清嘉庆癸酉,受戒于宝光继彰。
由是力涉经论,兼穷教外别传心印。
丙子南游,谒江天寺志学,偕至馀杭,跋山涉水,渴饮饥餐。
忽有所得,求證于志,志欲扩其知识,不囿一隅,乃曰:“今天宁之恒赞、圆明之真月、高旻之方聚,皆有道者也,汝盍往参之。
如其言,往还三寺,勤劬数载,互相启发,尽闻法要。
癸未归蜀,奉养慈亲,药鼎汤垆,备极劳瘁。
及母寿告终,补藏讽经于开元寺,欲资冥福,冀得超登。
忽忽三年,更下江天,与志学诸耆宿,往复议论,则超然尘𡎌之外矣。
复至宝光寺,有经楼而无藏经,人多惜之。
与州人李祖德善,劝其资助,得数千金,携之北上。
未几,橐载数十箧以归,赞叹之声,彻于远近。
会月耀勌劳,方思退处,以席让贤,遂主宝光。
尽心诱掖,凡所造请,先后接踵,达二千馀人。
病者药之,寒者衣之,望风投止,僧至如归。
戊戌,建莲社堂,创普同塔,养生送死,各得其所。
戊申,筑藏经楼崇高五丈,规制闳廓,更东造问本堂,西营静照亭,以翼辅之。
己酉,修罗汉堂
咸丰五年戊午,重新佛殿,高壮称经楼,于是殿堂楼阁,碍日凌云,比美江南
亦老矣,是秋九月九日示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桓景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人
尝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长房谓云:九月九日汝家将有大灾,可令家人作绛纱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酒,当可消灾。
依言为之,至夕还,家中牲畜皆暴死。
后世人重九日登高饮酒佩茱萸,本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绍基清 1800 — 18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0—1874 【介绍】: 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
凌汉子。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四川学政
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据《大戴记》考證《礼经》。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诗文集》、《说文段注驳正》等。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州人
道光丙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有《东洲草堂诗钞》。
词学图录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进士,工经术词章,尤精于说文考订之学和金石碑版文字。
其书法以唐代颜真卿为根基,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拓,晚年则隶篆真行融为一体,卓然自成一家。
亦善篆刻。
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南郊。
东洲草堂诗·自序
童年即学为诗,弱冠时多拟古乐府。
辛巳南旋,稿本落水失去。
嗣于经史说文考订之学,耆之日深。
虽不废吟咏,非所专习也。
性既平拙,复守严训,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也。
先公之言曰:「立身涉世,除却克己慎独,更无著力处。
」诗文之道,何能外是?
十年以来,庆涵日事蒐辑,兹最录丙寅以前诗,得二十七卷,求弁言于检端,因书此为儿孙勖。
同治六年丁卯仲冬月,猿叟何绍基识。
时年六十有九
使黔草·朱琦序
余曩举进士,出何文安公之门,与其嗣君子贞游。
其后论诗,益相得。
去年子贞典黔试,有谓黔之地僻,以子贞之使黔而小之者。
子贞笑曰:「尽吾诚为之,人才何遽不出于是?
」既而使归,其所拔士为直省冠。
已复出示其诗数百篇,则皆使车之暇,登陟山川,怀古感事,及友朋唱酬之作。
子贞尝为余言:「吾之为诗,以达吾意而已。
吾有所欲言,而吾纵笔追之,而即得焉,此天下之至快也。
吾有所欲言,心知其然,而手不与之相肖焉,此不可以责之手也。
庄周有言:『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所积者诚厚矣,而非徐而俟之,亦不能以诣其至。
譬诸水然,循河而下,由龙门砥柱过洛、汭,至大陆而播为九,不知几经曲折而不能以骤而至也。
山溪之间暴涨,秋潦乘之,所谓其涸可立而待者也。
河之大,百川所汇,蛟龙生焉,浑浑泡泡,而卒以至于海,此其故何哉?
其所受者多,其气郁而不可以遏也。
是故古之君子未尝汲汲求襮于世,而厚而积之,以竣其自得。
子贞平日既肆力于经史百子、许郑诸家之学。
其所为诗,不名一体,随境触发,郁勃横恣,非积之厚而能达其意所欲出者,不能尔也。
韩退之云:「诸子百家之书,未尝得而不读。
」是厚而积之之谓也。
又曰:「取于心而注于手,汩汩然其来。
」是积之厚而又能达之之谓也。
又曰:「大之为江海,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变之为雷霆风雨,皆是也。
」如曰必江海、日月、鬼神、雷霆风雨而后可以纵吾奇、骋吾气,而细者则绌焉,隘者则穷焉,常者则窘焉,近者则遗焉,则是终日游于广漠之野,天池之滨,而谓沼沚不足以嬉,园囿不足以适也,则是测天之高,量地之深,谈六合之外,九州之远,而谓布指不足以知寸,布肘不足以知尺也,其可乎哉?
夫厚而积者,无不积也,亦无不达也。
求马冀北,固有马矣,而谓寻常槽枥之间无马乎哉?
吾尝见古之善相士者,或卜之岩野,或取之管库,或得之耕钓,穷乡僻壤,获一士焉,往往拔奇于通都大邑之外。
诗亦犹是也。
边徼荒寒之气,数百年来,郁而不发,一经抉涤,其雄怪幽邃,使览者目吁口咍,诧为名山巨泽之所未有,是则子贞之诗之能自极其才若此。
而其所以校士之勤,与其畴昔所以论诗之旨,亦无以逾于此矣。
请即书以为使黔诗叙。
时在道光乙巳季秋桂林朱琦
使黔草·梅曾亮序
古今治诗者多矣。
有专于诗者之诗,有其人其学不专于诗者之诗。
专于诗者,句磨而字琢之,劳其神而苦其心,矻矻然举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诗之知。
若夫不专于诗者,六经诸子,百家之说,有一不知焉,吾耻也,诗古文词、金石、丹青、书法,有一不能焉,吾病也。
其于诗也,特其无所不能者之一能,而非其专能也。
吾友子贞,自贵州考官归,以所得诗见示,读之求其专似一古人者而不得也。
其所谓不专于诗者之诗乎?
故不知其为汉魏、为六朝、为唐宋?
自成为吾之诗而已。
不必其诗之古宜似某,诗之律宜似某,自适其适而已。
吾意所欲言者,声之于口,形之以手而已矣。
子贞迹近而心远,其自守坚,其智深能静,畀以事无不可任者,而温温于侍从之职,乃以其汪洋之才,沈毅之姿,自恣于六经、诸子百家、诗古文词、金石、丹青、书法之学,其于学,亦直寄焉而已。
子贞之学,固不足以尽子贞之人,况其诗又何足以尽其学乎?
其不工焉,非其所惜,其工焉,亦非其沾沾自喜者也。
不然,使子贞而专于诗,举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诗之知,则真诗人矣,而失吾子贞矣。
固不乐乎以彼而易此也。
上元梅曾亮叙。
使黔草·戴絅孙序
古称壮游者曰张骞,然未尝以能文章著。
司马子长,雄于文矣,而又善游,其疏古奇宕之气,毕见于《史记》一编。
顾其纪游者,亦不闻以诗传也。
康乐而后,唐则杜老之于蜀,韩退之柳子厚之于潮、于,并能以高才健笔,斧藻山川。
然或者沦落依人,行吟憔悴,而谪臣逐吏之所感触,其志苦,其忧深,后之览者,尚友其人,岂能不悲其遇哉?
若吾友何君子贞之游,则异是。
子贞之游,奉使而出也。
郑康成之注《皇华》曰:「言臣出使,能扬君之美,延其誉于四方,则为不辱命也。
」故其诗曰:「每怀靡及。
」而诹谋度询,必咨于周叔孙,穆子之所云五善而重之以六德者欤?
子贞翰林有年,劬学渊思,嗜古不倦,其所为文章,非今世人之所为文也。
性复善游,凡厥舟车所涖,巨泽名山,崇岩邃谷,他人所不欲至,不能至者,皆必穷其源、跻其巅而后止。
犹忆前此使闽之岁,副之者为上犹蔡玉山观察,余与玉山同官水部,迨其归访之,述子贞游迹甚详,盖其性之所好,不自知其然而也。
国家稽古右文典试之官,天子遴之至慎,诹谋度询,岂厌于详?
子贞之使黔,其所拔取皆得人,可不谓访善于周者乎?
今读其诗,凡三卷,其中述先德,念将母,书画标题,友朋赠荅,固不独以纪游见,而其「每怀靡及」者,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推此志也,是毛公之所谓「忠信为周」,兼五善而备夫中和矣。
至其所以为诗,则吾固曰,非今世人之所为文也。
其疏古奇宕之气,殆将与司马氏及杜陵昌黎柳州诸君驰骋上下于二千年间,而自成其为子贞也乎!
昆明戴絅孙
使黔草·苗夔序
辛卯举优贡,壬辰应朝考至都,同年咸集,独与何子贞、张石舟以说经讲小学最相得。
嗣后或聚或散,然聚之时较多。
今日俱在都下子贞作《村谷论心图》,画此三人,披蓑戴笠,藉草田间,盖气味之相近,而缘法之深如此。
余与石舟俱潦倒名场,子贞进士,为翰林典试闽、黔,命使然欤?
抑其才所自致欤?
顾其闲冷拙直之性,不能随俗俯仰,则固与余二人同。
余数十年为许氏形声之学,专研古韵于《毛诗》、《楚词》、汉魏歌谣,几于澜翻舌本,乃不能为诗。
偶作小篇,閟之惟恐人见。
子贞见之,辄誇为有温柔敦厚遗意,余不解所谓,或者芳臭气泽浸润不觉邪?
子贞之诗,横览万象,兀傲雄浑,余莫测其所自出。
尝叩之曰:「子于注疏、《说文》及史志、金石之学,用心勤矣,何以作诗能笔端狡狯变化如此?
子贞曰:「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
然则作诗必诗人,讵得为诗乎?
」余无以应也。
岁癸卯子贞集同人鸠资,创建亭林顾先生于城西慈仁寺西隅隙地。
每岁春秋及先生生日,皆举祀事。
尝有《春禊》《秋禊》二图,同人多赋诗纪事。
讫今计之,前此与祭者:汤海秋徐星翁已逝,苏赓堂陈颂南许印林、王雘轩、冯敬亭、赵伯厚朱伯韩郑浣香、叶东翁、王子怀杨墨林、子言兄弟皆先后归里,罗椒生朱亮甫庄卫生魏默深俱外擢。
后至者来往无定,惟余与石舟、子贞则每举咸在。
余之学私淑亭林子贞、石舟则皆读亭林书而仰止行止者也。
余老矣,秉烛之光所造能复几何?
子贞、石舟,吾见其日进,未知所止也。
诗之一端,岂足以尽子贞乎?
然其平日于诗文,未尝苟作,命意措词,必有自立处。
甲辰使黔诸什,怀先德,念将母,思得人以报国,固已植基忠孝。
至叙述山川,留连古迹,亦俱摅发心得,自成骨貌。
阅者即此三卷诗,亦可见其才地学术之大凡矣。
子贞家潇湘最深处,生于先丈文安公未遇时,太夫人尝襁儿采薪行汲。
子贞幼历寒苦,后虽为贵公子,乃健步善游南北,应试二十年,芒屦箬笠,打碑访古,雨餐云卧,遇者不知为何许人。
通籍后,使车所至,奇山秘壑,探幽蹑险,不能自休。
每为余纵谈及之,目足俱为飞动。
余虽蹇步,憾未能相从于猿蹊鸟路间也。
读所为诗,一如其所纵谈,而模写特异,又有非言语所能肖者,吾何以名之乎?
《使黔诗草》既出,同人咸乐为之叙,余亦思效颦。
子贞曰:「止许骂,不许赞
」余笑曰:「自有能骂者,而仙露不忍,又不能也。
河间苗夔
使黔草·张穆序
古人之文之诗之书,所以能造极诣微,随其才大小,卓然自成一家者,无它,各本学问识力所到,而正出之,奇出之,迂回出之,务肖其性情。
无所谓法而法自立,无所谓格而格自高。
自摹儗规放之说兴,于是学者不事读书养气,餍饫性情,而矫揉造作,寻声觅响,诩诩然曰:此于古为某家,此于古为某格。
如此,则为文为诗为书;不如此,则非文非诗非书也。
呜呼!
操是说也,天下岂复有真文诗书邪?
优孟衣冠,纵复一一似之,吾固将舍旃而古人与居,亦复何苦敝有用之聪明材力,为是傀儡之戏邪?
虽然,建九成之台,豪无凭藉,一木一石,躬自营运,非积数十年之力,不能舍古人而独成。
其为我则何如?
摹儗规放者之取径捷,托地高,见信于人速也。
然则世之甘于逐人嚬笑以为喜愠者,乃便于空心高腹之秘计,夫又何怪其然乎?
穆能为是说而行不逮,故藏其言于心,未敢辄以语人,独数数与子贞同年论之。
子贞之才,涵演莽苍,足以达其学问识力,而与性情日厚。
今天下何太史书,布满屋壁,无人不矜赏郑重之至。
其搆一文,根节磊落,制一诗,真气坌涌,世或不尽知,而穆独倾倒无已者。
谁无性情?
独读子贞之文诗,如见子贞之性情。
夫学至能发摅其性情,而学乃可蕲其日进矣。
一日,客有誇子贞庖馔之精者,穆应曰:「子贞之肴无它谬巧,只是本色而已。
子贞之文诗书,亦无它高妙,只是本色而已。
」座客颇顉其言。
既而思之,本色者何?
真而已矣。
真者何?
不事矫揉造作,自写其性情而已矣。
至于工拙高下,当待天下后世知言者品评之,非吾所能臆定也。
子贞生平所作诗,往往失其稿。
此《黔中草》三卷,以写有净本,且日月先后甚完,无事整比,先付诸梓,请益当世之有真性情者。
刻既成,谓穆不可无言,穆唯唯而久无以应,因它日荅客之言,乃引而申之如此。
平定张穆
使黔草·邬鸿逵序
诗之作也,根于性,动乎情,不尽关乎学术,而要非学识浅陋者所能至。
鸿逵自维疏劣,不足知诗,顾馆于子贞太史家五年矣,尝观其门庭内外间,孝友之风,油然一室。
怡怡养志,得堂上欢。
使黔时,太夫人适病足,依依二旬馀,不能为别。
入闱命题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盖闇然有陟屺之感焉。
比归,读其所作诗三卷,真挚之言,可弦可诵,益叹仁人孝子之用心,即形诸咏歌,亦自然流露如是也。
太史平日博览群籍,卓荦自豪。
量能饮,工书,考订金石,补前人所未逮。
客与之言,侃侃穷日夜。
非其所心服,虽名公卿,不苟推许。
而一材一艺之士,或时蒙特赏,相与倾倒无或隐。
尝以书法示鸿逵曰:「学书从篆隶入手,方不落晋唐人窠臼。
」又曰:「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镕铸古人,自成一子。
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
」故其为诗也,广博衍奥,食顷数百言,不假雕琢,而浩气流行,充塞满楮,亦如其书之一无所有,而无所不有焉者。
呜呼!
其成矣。
夫奇才志士,挟其抱负,轮囷磅礴,积于胸中,固将见诸功名事业,乃未遽罄其用。
于是发为或喜或怒,或歌或泣,以成其所为诗,寄焉而已,于作者何加?
又况天子命使臣鉴拔黔士,厥典煌煌,而使臣之所以仰副天子者,于多士悉拔其尤,闱艺传诵一时,可云使职无负矣。
至于是编之辑,乃往来数月间,纪其所过名山大川、人物风尚之殊,致与夫风镫雨馆,往来酬应,偶然兴到,赓续而成,而于作者平日之用心,不在是焉,乌足尽作者之底蕴哉?
虽然,有馀于诗之外者,诗固未足以尽也,有蕴于诗之中者,诗亦未尝不尽也。
《诗小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三百篇,大抵皆贤人君子各言其所欲言,而无一理之不具者也。
则持此意以观作者之诗,而刚健其性也,敦厚其情也,繁称博引,殚见而洽闻者,其学也,道古谈今,明决而果断者,其识也。
性情如是,学识如是,故不特其人其书如是,而其诗亦如是。
以是知其诗之作也,根于性,动乎情,不尽关乎学术,而要非学识浅陋者所能至也。
呜呼!
其成矣。
姚江邬鸿逵撰。
使黔草·杨季鸾序
甲辰九月,余秋闱报罢,将回永州
邓湘皋丈走谓余曰:「鼎州山水清旷,君所旧游。
余适讲授朗江,不可不穷其胜。
且鼎为滇黔门户,往来之所必经。
今岁何子贞编修典黔试,度此时必归,归必访余,而君与子贞投分甚至,曷往游?
山水友朋之乐,将于是乎在。
」余固系念子贞,闻言念愈切。
其时旋永舟已具,遂改南而北,挂帆数日至鼎州
至则书院诸生相与扶掖行李,埽东斋为下榻。
湘丈盖后至。
未几而邹叔绩来,流连数日,然迟子贞久不至。
叔绩有事它往,余亦兴尽思归。
湘丈谓余,此间某山某寺,不可不游。
即日趣命驾,意盖欲迟余行。
俄而庆太守遣人诣院报子贞至。
湘丈大喜。
既而子贞来,话旧后出示《使黔草》,且属题记。
余与湘丈皆有诗,会黄海华司马移樽至院,杨性农、胡荪石并在座。
与子贞同出使为万藕舲学士学士忘分逮交,谭宴竟日。
山水友朋之乐,其信然欤!
《使黔草》别无副本,余与湘丈读未竟,悤悤遂别。
后闻有刻本,子贞曾邮以见寄,为它人所得,秘不与,今始得而卒读之。
余观其报称之心,一《皇华》之咨诹也。
得人之盛,一《旱麓》之榛楛也。
《陟屺》兴嗟,《脊令》致叹,于怀母忆弟之篇见之。
友朋燕会,酬唱往来,见《伐木》《鱼丽》之情焉。
思深哉!
其有《三百篇》之遗意乎?
夫诗以道性情,无性情即无诗,不待言也。
事父事君,兴群怨,一寓之于诗,非学而能然乎?
故惟专于诗,始可与言诗,抑惟不独专于诗,乃可与言诗也。
专于诗,斯有得于诗之内矣,不独专于诗,斯有馀于诗之外矣。
要皆性情为之也,学问为之也,是则子贞之诗,一子贞之性情学问而已。
真气充溢而精华外著,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必一一举似古人,寻条而失干,岂知子贞者哉?
顾自与子贞朗江一别后,凡七载,今春旋里,始相晤于永州
余适主讲濂溪书院,为余留十日,遍览泉陵诸胜。
继相晤于道州,余又为子贞留数日,晨夕坐东洲草堂,望九疑山色于烟岚杳霭中。
后相晤于潭州,为日最久。
子贞李季眉石园,园内竹木萧森,奇石群峙,而余寓竹林精舍,亦翛然有尘外致。
往还过从,殆无虚日,山水友朋之乐,盖未有如此会者。
重阳后,邵中来信,湘丈竟不起,子贞复将北行。
因今日之会,溯曩日之游,低徊鼎水,如在目前。
存亡离合,人事变迁,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余取子贞诗,加以墨围,归示书院诸生,中有见怀之作,依韵奉和,因叙吾两人䡮迹如此。
至于性情学问,充扩无穷,又乌可不共勉哉?
咸丰辛亥十月朔紫卿杨季鸾
峨眉瓦屋游草·顾复初序
秋霖弥天,危屋潨溜,逾三日夜。
岷江积波,直注旁射,墉堤决溃,滨伤农功。
东洲先生其鱼之感,同符于明德;悬釜而炊,慨叹于晋阳
郁虑于怀,默回荃縡。
塞天之漏,一日高悬;蹋地而歌,众峰齐出。
民有欢心,顾盼以乐。
乃命游舸,挂帆芙蓉之里,委棹玻瓈之江。
掠淩云而西,溯青衣而上,侵寻跻于峨眉之巅焉。
夫其抱昆仑之祖干,属普贤之初地。
神灵聿钟,凡愚均慕。
金沙佛国,膜拜交肩;玉叶禅林,云游接踵。
然而庐山表奇于远公天台发秀于孙绰
不有鸿才,孰名巨丽乎?
瓦屋山者,与峨眉相为隐显者也。
古苔盈尺,危径际天。
介在荒裔,人迹罕至。
钩须拳爪,树形兽蹲;蝎鼻蹙额,石䫉老丑。
偃蹇磊落,争气负高。
譬之畸士,跅弛局外,藐焉寡俦,傲岸独立。
先生拾句孤霞之表,舒啸众壑之上,遂乃发奇于覆,洗丑获妍。
计为游峨眉瓦屋诗两卷,归以示初。
蒙惟先生,古抱在胸,与岳同峻;天秉自质,视湘而清。
自侍承明,屡秉衡尺。
履綦错于寰中,幽讨极于微眇。
矧夫涵泳书林,研究缃素。
后视秦项,平规羲轩,山海铸其性灵,日月朗其烛照,风云纬其怀思,鬼神司其腕肘。
出游名山,若获奇士。
时为杰语,便符天真。
故其咳唾烟露,雕镵坤乾,搆虚造形,神召精洽。
邈乎遐哉!
靡可得而挹云。
秋月澄霁,凉飙肃然。
庄怀咀颂,如读《七发》。
阳气浸淫,满于大宅,愿继大夫斯游之乐。
吴郡顾复初
峨眉瓦屋游草·朱鉴成序
东洲先生视学蜀中三年,既去官,乃得作峨眉瓦屋游。
归有诗盈卷,授其弟子朱鉴成曰:「峨眉之闻于天下久矣,瓦屋则古无人迹,惟采者往焉。
径险仄悬,峻类鸟道。
余侧身横蹋,或直走,偃树背数里。
两人前后翼以行,颠且不测矣。
所产盘石灌木,閟不见日色,形状恢诡,不与人间类。
苔藓数尺,如虬螭鳞鬣,如兽牙爪,鬼神猛厉状,令人悸而不怡。
非余盖莫能游也。
蜀人,宜何言?
鉴成:「维天地之奇,待人而辟。
峨眉显之先,一瓦屋也。
峨眉以浮屠重,揽胜者乐之,愚夫妇之嗜利徼福者亦趋之。
而瓦屋负其突兀奇杰,寂居荒野之墟,无绀宇崇祠以相煇耀,千数百年来,士大夫之嗜奇者,或莫举其名。
兹山之灵,亦必有拂郁而不自得者。
先生缒幽险以著文章,辟草昧而新日月,非豪杰之士乌能?
夫赏人所共赏,被赏者谓自足致之。
赏人所未赏且断不能赏者,被赏者之矜奋当何如?
瓦屋自兹出云气,以霖雨苍生,蕃茂材木,以备物利用,不独无愧于峨眉而已。
先生笑曰:「富矣哉,子之言!
子第视吾诗何若?
鉴成对曰:「先生文学慹服海内四十馀年,鉴成何足尽先生
惟世之论诗者,于游山必称灵运,窃尝笑其卑陋。
夫言岂一端已邪?
先生之诗固不类谢,然诚不必类也。
有人者无我,奚可哉!
奚可哉!
鉴成更有感于岳渎之炳灵,文章之升降矣。
三代而后,辞章学兴,孰开其原?
非楚之屈、宋乎?
孰扬其波?
非蜀之扬、马乎?
中原吴越,盖未有先之者也。
屈、宋秉湖湘云㝱泱漭浩瀚幽秀之精,发为忠爱缠绵雄厉凄清之作,至今不替其土风。
而蜀自扬、马及唐宋来数君子后,闻者阒如。
生材固不古,若何至遂无一人?
得毋江汉峨眉泄华已尽?
而如瓦屋者,又沈没于荒野之墟。
虽有奇特之姿,无人为之拂拭,遂亦閟其光而弗显乎?
先生之自瓦屋而归也,人多笑且骇,以为嗜奇癖。
嗟乎!
人自安于卑陋,赏人所共赏,而乃骇常为奇邪?
韩昌黎,古豪杰也,登华山而痛哭,彼岂有所恇怯?
盖忠爱缠绵之隐,登高望远,或人迹所不到,无可与语,益怆于怀,模山范水之才,盖不足以知之。
先生以楚人为蜀人师,士化于诚,而民喻其德。
今将去,而此诗适成,人士诵之,亦必有忠爱缠绵雄厉凄清之作继声而起者矣。
先生曰:「有是哉!
」遂命书其意于简端。
咸丰五年秋八月,蜀南门人朱鉴成谨撰。
何猿叟诗·杨彝珍序
予与猿叟游习久,聚则恒相酬咏以为乐。
每成一篇,辄犁然有当于予心。
适裒录诸集,属予序。
予取而䌷绎之,而其妙愈见,若不仅如昔日之所知已也。
君于古作者之旨,无所不窥涉,值境与意会,卒然吐其所欲言。
伸纸急书,若无意于工拙,茹古涵今,千汇万状,靡不咸有。
纵其才力所至,脱去拘束,翔折自如,纵横开阖,惟变所适,奇偶方圆,要归精稳。
然其中时有闲淡冲逸之致,不徒以振迈豪荡为奇。
总由平昔读书考古,能穷讨博综,以浚其源。
而又于聊浪所至,一遇幽胜,留连经时,凡茏郁律之观,与夫萦纡杳渺嵯峨萧瑟之状,无不涵注于其胸。
故偶然得于脱口肆笔之馀,皆能绝去尘埃,而超于寻常思虑之表。
间或缘情体物,亦多因时设旨,要不苟为标寄,其意指尝有寓语言之外者。
若但推求声调、格律、气韵之间,谓与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诸作者形规而神絜之,犹未可为深知君诗者也。
君初出入承明,轺车几未停轨,不可为不遇,然徒表襮以文事,其夙愿所自负经世之略,尚未施设于当时。
会宇内多故,不无少概于中,于时事之得失,每惓惓三致意焉,以冀当轴之一听,亦小雅诗人之遗意也。
(录入:顾青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处咸北宋 1076年九月.九 — 1086
处咸
天台王氏。
七岁入国清。
十四受具戒。
力学无对入。
天封三年。
毕阅藏典。
谒神炤。
深契教旨。
为人恭默自逊。
神炤托疾。
命代宣。
众一聆而心服。
初住赤城崇善
李庭芝守台。
梦神人曰。
公典天台五祖台下。
有龙头九九和上
宜就见之。
咨询莫喻。
有识者谓李曰。
天台五祖。
昔居赤城
师住此。
生于丙辰九月九日
其龙头九九之谓乎。
李大愕。
即命驾造访师。
为谈出世道。
深有契会。
以寺宇隘陋。
谋迁之。
李捐金十。
东南地开址。
获铜磬于土中。
继主白莲。
师居山五十年。
登门受道者
以万计。
元祐元年正月
法鼓击之不呜。
师曰。
吾将行矣。
期以晨钟时。
寂然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礼嬴
金礼嬴字云门浙江山阴人
秀水举人王昙室。
有《秋红丈室遗诗》。
秋红丈室诗·文静玉序
颐道居士《画林新咏》『闺阁』一门,咏王仲瞿金云门夫人云:『山绕红楼水绕门,玉壶班管写黄昏。
建安七子图还在,此是金钗画状元。
』因孝廉临终以此图赠公子小云也。
图高六尺,宽四尺,宫殿楼阁,树石人物,均极飞动之致。
余归碧城,恒得观之。
又尝从孝慧宜人问字,见案头置孝廉《烟霞万古楼诗》,中附夫人诗甚多。
颐道又从他画录十馀首,属余收藏,因并录而存之,曰《秋红丈室遗诗》。
丈室在钱塘武林门外西马塍,南宋姜白石故居也。
曰丈室,夫人中年笔墨之暇,耽禅诵也。
今来春谷,适颐道为刻孝廉诗,因并付梓,重校一过,并志缘起。
道光庚子重九吴门文静玉书于春谷官舍之明霞槛。
秋红丈室遗诗·陈文述序
仲瞿继室山阴金云门女士精绘事,工界画人物,近刘松年赵千里仇实父诸家,为海内大宗,非止闺房中巨擘也。
余生平所见,如《西王母降集灵台》《班婕妤辞辇》《唐昌观女仙观玉蕊花》《吴采鸾写韵》《江采蘋作楼东赋》《周娥皇邀醉舞》诸图,及他仙佛像甚多。
建安七子图》大幅,今藏余家。
画辄有题,及附见仲瞿集凡数十首,属姬人湘霞录为《秋红丈室遗诗》一卷,附仲瞿诗以传焉。
道光庚子中秋颐道居士书于春谷官舍之碧城书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居讷北宋 1010 — 1071年3月16日
禅师名居讷
字中敏
出于蹇氏。
梓州中江人
生而英特。
读书过目成诵。
年十一。
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
十七试法华得度。
受具于颖真律师
以讲学冠两川。
耆年多下之。
会有禅者自南方还。
称祖道被天下。
马大师什邡人
应般若多罗谶。
蜀之豪俊。
以经论闻者。
如亮公。
而亮弃徒隐西山
如鉴公。
而鉴焚疏钞。
称滴水莫敌巨海。
怃然良久曰。
汝知其说乎。
禅者曰。
我不能知也。
子欲知之。
何惜一往。
于是出蜀。
放浪荆楚
屡阅寒暑。
迄无所得。
西至襄州洞山
留止十年
读华严论。
至曰须弥在大海中。
高八万四千由旬。
非手足攀揽可及。
以明八万四千尘劳山
住烦恼大海。
众生有能于一切法。
无思无为。
即烦恼自然枯竭。
尘劳成一切智之山。
烦恼成一切智之海。
若更起心思虑。
即有攀缘。
即尘劳愈高。
烦恼愈深。
不能以至诸佛智顶也。
三复之叹曰。
石巩云。
无下手处。
马祖曰。
旷劫无明。
今日一切消灭。
非虚语也。
后游庐山
道价日增。
康太守程师孟
请住皈宗。
遂嗣荣禅师
又住圆通 仁宗皇帝闻其名。
皇祐初
诏住十方净因禅院
称目疾。
不能奉 诏。
有旨令举自代。
遂举。
僧怀琏禅学精深。
居讷之右。
于是诏
至引对。
问佛法大意。
称 旨。
下贤知人。
临众简严。
不妄言笑。
尝习定初。
叉手自如。
中夜渐升至膺。
侍者每视。
以候鸡鸣。
其精进如此。
住持二十年。
移住四祖开元两刹。
所至丛林。
号称第一。
既老休居于宝积岩。
熙宁四年三月十六日
无疾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
坐四十有五夏。
欧阳文忠公
贬异立教者。
独尊敬
与贤良苏洵明允游。
相好云。
赞曰。
法道陵迟。
沙门交士大夫。
未尝得预下士之礼。
津津喜见眉目。
却 万乘之诏。
而以弟子行。
尊法有体。
超越两远。
观其标致。
可讽后学。
至于临众。
造次不忘自治。
在易家人。
上九有孚。
威如终吉。
象曰。
威如之吉。
反身之谓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 【介绍】: 元明间僧人
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
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
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为第一。
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
自号西斋老人
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梵琦楚石小字昙曜象山人姓朱氏出家海盐天宁永祚寺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元英宗诏令金书藏经闻谯楼鼓声豁然大悟遍主法席名满夷夏泰定中当湖福臻院晚归天宁筑西斋退老明兴再被诏徵建法会于蒋山居第一赐伊蒲供于文楼洪武三年秋问鬼神之理馆于天界寺示微疾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而化赐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宋濂为撰塔铭铭曰大监密旨馀十传妙喜起蹴龙象筵有如大将据中坚铁卒十万佩櫜鞬或触之者命发悬谁欤五世称象贤佛日晓出瀛海壖红焰闪闪行中边流光所至无幽玄忆初飞锡来北燕彤楼画阁金星躔一击三际皆廓然火中新敷清净莲绀色涵空绝蔓牵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膻内而诸夏外朝鲜纷纷来者人驾肩示以实相非空言塔庙赫赩名山川一佛能变万与千会万归一道则全不识诬为有漏缘帝敕中使来传宣钟山法超沈绵万人瞻依曲两拳一朝入灭同蜕蝉西方弹指即见前白玉楼阁琉璃田金铃宝树演真诠师之往矣神弗迁寂光常定无偏圆我作铭诗翠琰镌昭朗盛业垂年年愚庵及公有悼楚石诗云潦倒奚翁的骨孙高年说法屡承恩麻鞋直上黄金殿铁锡时敲白下烦恼海中垂雨露虚空背上立乾坤秋风唱彻无生曲白牯狸奴亦断魂钱与善曰曹溪五派临济妙喜递传元叟琦公嗣之有六会录流布丛林电坼霜开金声玉振姚广孝亦谓琦公于净业一门至老力行不懈后云溪宏禅师亦推为明宗师第一有净土和陶诸诗北游凤山西斋三集自楚石倡诗教于永祚正嘉隆万间诗僧辈起吟派之盛于兹为最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楚石小字昙曜,族姓朱氏,象山人,居海盐天宁寺
明初,徵至京建法会,赐第一座。
有《北游》、《凤山》、《西斋》三集。
行实 师讳梵琦
楚石其字也。
宁波府象山县人
姓朱氏
年九岁。
授经于讷翁谟公。
十六剃染。
阅楞严经有省。
元叟端公
西楼鼓声。
汗如雨下。
因偈曰。
捉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
元叟
元叟许可。
会报恩虚席以待。
师勉赴。
而筑室西斋。
为终焉之计。
师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扬正法。
无愧妙喜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有六会语录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参。
善哉三下板。
知识尽来参。
既善知时节。
吾今不再三。
诸仁者。
一举更不再举。
今已再举。
一闻更不再闻。
今已再闻。
头头上明。
物物上了。
如理如事。
亘古亘今。
不是涅槃心。
亦非正法眼。
恁么恁么。
三世诸佛祇言自知。
不恁么不恁么。
六代祖师无启口处。
设使言前荐得。
犹为滞壳迷封。
假饶句下精通。
未免触迷狂见。
今红炉上拾得一点雪。
枯木上糁些子花。
与你诸人赴个时节。
残灯随腊尽。
爆竹送春来。
复举盘山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慈明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然。
妙喜云。
向上一路。
热碗鸣声。
师云。
三大老尽力道。
只发明得向下一路。
若是向上一路。
驴年未梦见在。
普说 上堂。
举僧问乾峰。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未审路头在什么处。
峰以拄杖画一画。
云在这里。
师云。
白云万里。
僧举前话问云门。
门云。
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
筑著帝释鼻孔。
东海鲤鱼打一棒。
雨似盆倾。
师云。
白云万里。
忽有人出来。
问天宁与么批判。
还惬得二大老意么。
向他道白云万里。
呵呵呵。
啰啰哩。
啰啰哩。
啰啰哩。
刹刹尘尘知几几。
十字街头石敢当。
忽然吸竭沧溟水。
你辈茄子瓠子那里知得。
拍禅床便起。
当晚小参。
僧问诸佛不出世。
祖师不西来。
佛法遍天下。
谈玄口不开。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师云。
南斗七。
北斗八。
进云。
未审此理如何。
师云。
去去西天路。
迢迢十万馀。
乃云。
人天众前激扬此事。
也须是本分衲僧始得。
若非本分衲僧
未免遭人怪笑。
只如适来禅客立个问头。
恁么答他。
却理会不得。
再举一遍。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檐声未断前宵雨。
电影还连后夜雷。
结夏小参。
僧问如何是山里禅。
师云。
胡孙上树尾连颠。
进云。
如何是城里禅。
师云。
十字街头一片砖。
进云。
如何是村里禅。
师云。
扶桑人种陕西田。
进云。
谢师答话。
师云。
苍天苍天。
乃云。
衣食养寿命。
一日不可无。
粪埽敌寒暑。
粗粝疗形枯。
昨日三春。
今朝九夏。
何不趁色身强健时。
拨教生死路头明白。
要去便去。
要住便住。
谁障得你。
谁碍得你。
岂不俊哉。
岂不快哉。
且道生死路头作么生拨。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若不会。
与你下个注脚。
空手把锄头。
骤马上高楼。
步行骑水牛。
闹处冷湫湫。
人从桥上过。
饭萝头受饿。
桥流水不流。
拨火觅浮沤。
时不待人。
参。
复举圆觉经云。
居一切时。
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
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师云。
若然。
道有也得。
道无也得。
向上也得。
向下也得。
得也得。
不得也得。
数片白云笼古寺
一条绿水绕青山。
示众 师云。
一朝村院主
万劫出头难。
大难大难。
若是个汉。
佛语祖语不教蕴在胸襟。
掉向他方世界。
何况世间浅近之学。
便诵得四韦陀典。
但增妄想。
堪作甚么。
食人涎吐。
未有了日。
不如无事好。
见我道无事。
便作无事会又争得。
若要真个无事。
须下死工夫。
大死一回。
死中得活。
便能超毗卢。
释迦
百匝千重。
七通八达。
祖师巴鼻。
向上宗乘
尽与埽除。
不劳拈出。
云门云。
我今日共你说
屎灰屎火。
泥猪疥狗。
不识好恶。
屎坑里作活计。
汝若跳出屎坑。
却来山僧手里吃棒。
示众。
看这般时节。
志学道兄弟那里放包。
从上来建立门庭为什么事。
可但为你几乡亲法眷。
图口腹。
恣无明。
成群作队。
造地狱业。
佛法禅道推向一边。
争知业报卒亸避不得。
刀山剑树。
镬汤炉炭。
无人替代渠。
如今大方丛林。
兵变以来。
南北东西。
万中无一。
因什么如此。
盖是恶贯满。
业果熟。
自作自受。
更教谁承当。
祖师劝你出家。
终不但为衣食名利抛乡别井也。
只为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寻师访友。
切切究明。
喷地一发。
成佛作祖去。
报父母深恩去。
度脱天下人去。
既不如此。
因何出家。
冷地思量。
古风大好。
饥则乞食。
寒则补衣。
日中一餐。
树下一宿。
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
永断无明。
方成佛道。
岂不见无业国师示众云。
古人得意之后。
茅茨石室。
折脚铛里煮饭吃过三二十年。
名利不干怀。
财宝不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丛。
君王命而不来。
诸侯请而不赴。
岂同吾辈贪名爱利。
汩没世涂。
如短贩人。
有少希求。
而忘大果。
与么指示。
可煞分明。
作福不如避罪。
多虚不如少实。
在此衣线下一道圆光。
阿谁无分。
莫教失却人身。
只要你直下搆取。
便与佛祖齐肩。
若道山僧妄语。
甘入拔舌地狱。
示众。
教中有六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施。
衲僧门下念个什么。
若道念佛。
念著佛字。
漱口三日
不可是念佛也。
若道念法。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不可是念法也。
清净行者。
不入涅槃。
破戒比丘
不入地狱。
不可是念僧也。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不可是念戒也。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不可是念天也。
施者受者。
并所施物。
三轮空寂。
俱不可得。
不可是念施也。
莫是无念么。
才无念便是有念。
避溺投火。
转见病深。
直饶独脱无依。
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
欲得会么。
千年无影树。
今时没底靴。
举云门一日拈拄杖云。
凡夫实谓之有。
二乘析谓之无。
缘觉谓之幻有。
菩萨当体即空。
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行但行。
坐但坐。
总不得动著。
妙喜云。
我不似云门老人。
将虚空剜窟笼。
蓦拈拄杖云。
拄杖子不属有。
不属无。
不属幻有。
不属即空。
卓一下云。
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受用。
惟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
要行不得行。
要坐不得坐。
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
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
只今莫有不甘底么。
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
如无。
来年更有新条在。
恼乱春风卒未休。
凡夫不合起有见。
二乘不合起无见。
缘觉不合起幻有见。
菩萨不合起当体即空见。
不可放过。
云门老汉贪观白浪。
失却手桡累天下衲僧总落拄杖圈䙌。
放过不可。
好与一坑埋却。
举昔有一婆子施财。
赵州和尚转大藏经。
赵州下禅床绕一匝云。
藏已毕
人回似婆子。
子云
比来请转一藏。
何和尚只转半藏。
妙喜云。
众中商量道。
如何是那半藏。
或云再绕一匝。
或弹指一下。
或咳嗽一声。
或喝一喝。
或拍一拍。
恁么见解。
只是不识羞。
若是那半藏。
莫道赵州更绕一匝。
直饶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只得半藏。
设使更绕须弥山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假饶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绕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
设使山河大地。
森罗万象。
若草若木。
各具广长舌相
异口同音。
从今日转到尽未来际。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诸人要识婆子么。
良久云。
鸳鸯绣出从君看。
不把金针度与人。
师云。
这婆子谓赵州只转半藏。
弄假像真。
当时只消道何不向未绕禅床时会取。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
老僧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时有僧出礼拜。
德山便打。
僧云。
某甲话也未问。
为什么打某甲。
山云。
你是甚处人。
僧云。
新罗人
山云。
未跨船舷。
好与三十棒。
法眼云。
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圆明云。
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雪窦云。
德山握阃外之威权。
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
要识新罗僧
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汉。
毒鼓未击。
早是鸭闻雷。
漫天网未收。
跃鳞冲浪来。
德山老。
德山老。
正令当行非草草。
法眼重加矢上尖。
圆明更向声前扫。
千古流芳雪窦师。
长剑在手亲提持。
举德山挟复子到沩山
上法堂。
从东过西。
从西过东。
沩山默坐不顾。
德山云。
无无。
便下去。
复云。
也不得草草。
遂具威仪见沩山
提起坐具云。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德山便喝。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至晚问首座
适来新到在什么处。
首座云。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云。
还识此子么。
已后向孤峰项上蟠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作家相见。
无背无面。
眼似流星。
机如闪电。
提起坐具。
略露锋铓。
拟取拂子。
快便。
已后孤峰结草庵
牛头向北马头南。
开示 既称长老
出世为人。
喻如金錍刮眼膜
非是小事。
若伤锋犯手。
未免破睛。
危乎险哉。
间不容发。
岂可恣矇袋。
掉三寸舌。
脱空瞒人。
你看他挟山初住京口寺。
已有发明。
到垂手处。
不无渗漏。
后往华亭见船子。
及船子向他道。
离钩三寸。
子何不道。
道不得。
劈口一桡。
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始大彻。
所以道参禅须是悟始得。
悟了须是见人始得。
若不见人。
只成杜撰禅和。
说拍盲禅。
到处教坏人家儿女去也。
第一本领要端正。
履践须明
院子大小正当置之度外。
临济风穴首山何尝聚三百五百众来。
至今道行天下。
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也。
又云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
及问他如何是禅。
便东觑西觑。
口如扁担相似。
苦哉屈哉。
吃著佛祖饭。
不去理会本分事。
争持文言俗句。
高声大语。
略无忌惮。
全不识羞。
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冷地里学客舂。
指望求福。
忏除障。
与道太远在○凝心敛念。
摄事归空。
念想才生。
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
即是落空亡的外道。
魂不返的死人。
又有妄认能瞋能能见能闻。
认得明了。
便是一生参学事毕。
我且问你。
无常到时。
烧作一堆灰。
这能瞋能能见能闻的什么处去也。
恁么参的。
是药汞银禅。
此银非真。
一煅便流。
因问你寻常参个什么。
答道有教参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又教我只如此会。
今日方知不是。
就和尚请个话头。
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
汝眼本正。
因师故邪。
累请不已。
净土诗(略举十首) 有个弥陀在自心。
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岂待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
绿水青山皆妙体。
黄莺紫燕总玄音。
凡夫只为贪瞋重。
不觉身栖宝树林。
遥指家乡落日边。
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
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
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
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
一生功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
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
直得虚空笑满腮。
将参法会礼金仙。
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
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树网垂平地。
一一华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镜现吾前。
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
饶凤阁龙栖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
空中法驾已遥临。
尘尘刹刹虽清净。
独有弥陀愿力深。
金作层楼玉作台。
琉璃田地绝纤埃。
惟心净土无高下。
自性弥陀不去来。
红日初非天外没。
莲只在意根栽。
众生障重须存想。
想极情亡眼豁开。
莫将胎狱比华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宝华成佛子。
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馔。
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定回日。
令人长忆雁门师。
多言极乐向西寻。
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
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
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
请君危坐扣灵襟。
须摩提国赞何穷。
不与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长满钵。
一身轻健任游空。
初心便获无生忍。
具缚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生留传记。
尽尘沙界扇慈风。
念极心开见佛时。
自然身到碧莲池。
火轮罪净千千劫。
琪树光分万万枝。
善友深谈终不厌。
灵禽妙语实难思。
功成果满须臾事。
尚谓奔流闪电迟。
袾宏曰。
本朝第一流宗师。
无尚于楚石矣。
筑石室。
扁曰西斋。
有西斋净土诗一卷行世。
今止录十首以见大意。
彼自号禅人而浅视净土者。
可以深长思矣。
字楚石
明州象山人
姓朱
父杲。
好善。
有隐德。
母张氏。
事佛惟谨。
大元元贞二年。
丙申六月。
梦日堕怀而生。
襁褓中。
有神僧见之。
谓曰。
此儿佛也。
他日当大振佛法。
四岁失怙恃。
祖母王氏鞠之。
六岁善属对。
七岁能书大字。
诗书过目不忘。
九岁抵西淅。
海盐天宁衲翁模受经业。
年十六。
入杭昭庆受具戒。
一日阅首楞严。
有说偈曰。
七处徵心心不肯。
八还辨见见元无。
劈开秘密千重锁。
迸出圆明一颗珠。
从此圣凡知解绝。
有何生死性情拘。
话头拈起知音少。
留与人间作楷模。
元叟端禅师
径山
师往参即问。
如何是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师拟进语。
叟震威一喝。
师乃错愕而退。
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
金书大藏经。
师在选中。
辞叟遂行。
既至。
馆于万宝坊。
崇天门
一夕睡起。
闻䌽楼鼓鸣。
豁然大悟。
彻见径山为人处。
述偈曰。
崇天门外鼓腾腾。
蓦劄虚空就地崩。
拾得红炉一片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
甲子东归。
再参元叟径山
叟迎笑曰。
且喜汝大事了毕。
遂以第二座延之。
学者多咨叩焉。
未几以行宣政院命。
出世海盐州之福臻。
题五相无碍曰。
万法圆成一念中。
众生世界尽牢笼。
光相大小珠相似。
赤白青黄色不同。
毕竟未知何处起。
如今方信本来空。
平常一句如何会。
日出西方。
夜落东天。
迁州之天宁。
至元迁杭之报国。
至正迁嘉兴本觉
丁亥
赐号佛日普觉慧辩禅师
复迁天宁。
建大毗卢阁
又建宝塔七层。
高二百四十馀尺。
塔成忽偏倚欲什。
师日祷于佛。
夕大风雨。
州民闻空中有声曰。
急往天宁救塔。
明日塔乃四正如初。
后以兵燹殆废。
失顶之宝瓶。
师复鸠施完葺。
以钱铸宝瓶补之。
上瓶之日。
天花纷雨。
异香满空。
大明洪武元年秋九月
江南大浮图十馀人。
蒋山寺
作大法会。
师与其列。
随升座说法。
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上大悦。
二年三月
复修故事。
召师说法。
锡燕于文楼下。
亲承顾问。
内府白金以赐。
馆于天界寺
上以鬼神情状。
幽微难测。
命著三藏之说。
既而援据经论成□将入奏。
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笔书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厉声一喝。
泊然而化。
茶毗。
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弟子文晟奉归海盐
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梵琦
楚石其字也。
小字昙耀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
母张氏。
张梦日坠怀而生。
师方在襁褓中。
有神僧摩其顶曰。
此佛日也。
他时能炤烛昏衢乎。
人因名之为昙耀云。
年七岁。
灵性颖发。
读书即了大义。
或问所嗜何言。
即应声曰。
君子喻于义。
至于属句仿书。
皆度越馀子。
远近号为奇童
九岁弃俗入永祚。
受经于讷翁谟师。
寻依晋翁询师于湖之崇恩
询师。
师之从族祖也。
赵魏公
见师器之。
为鬻僧牒。
得薙染为沙门
继往杭之昭庆
受具足戒。
年已十有六矣。
询师迁住道场
师为侍者
居亡何。
司藏室。
阅首楞严经。
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
恍然有省。
历览群书。
不假师授。
文句自通。
然胶于名相。
未能释去缠缚。
元叟端公倡道双径。
师往问云。
言发非声色前不物。
其意何如。
元叟
就以师语诘之。
师方拟议欲答。
元叟叱之使出。
自是群疑塞胸。
如填钜石
英宗诏。
粉黄金为泥。
书大藏经。
有司以师善书。
选上燕都
一夕闻西城楼鼓动。
汗如雨下。
拊几笑曰。
径山鼻孔。
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一偈。
有拾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
翩然南旋。
再入双径。
元叟
见师气貌充然。
谓曰。
西来密意。
喜子得之矣。
遽处以第一座。
且言。
妙喜大法。
尽在于师。
有来参叩者。
多令师辨决之。
元泰定中
行宣政院
稔师之名命。
出世海盐之福臻。
遂升主永祚。
永祚师受经之地。
为创大宝阁。
范铜铸贤劫千佛。
而毗卢遮那。
文殊师利
普贤。
千手眼观音诸像。
并寘其中。
复造塔婆七级。
崇二百四十馀尺。
功垂就。
偏将压。
师祷之。
夜乃大风雨。
居氓闻鬼神相语。
曰。
天宁塔偏。
亟往救之。
迟明。
塔正如初。
迁杭之报国。
嘉兴本觉
更搆万佛阁
九楹间。
宏伟壮丽。
俨如天宫。
下移人世。
帝师嘉其行业。
赐以佛日普炤慧辩禅师之号。
佛日颇符昔日神僧之言。
识者异焉。
会报恩光孝虚席。
佥谓报恩一郡巨刹。
非师莫能居之。
师勉徇众请而往。
寻退隐永祚。
筑西斋。
为终焉之计。
至正癸卯
大夫
强师主其寺事。
时塔燬于兵。
师重成之。
景瓛为铸宝壶冠于颠。
感天花异香之祥。
师举景瓛为代。
复归老于西斋。
入我明洪武元年
江南大浮屠十馀人。
蒋山禅寺
作大法会。
师实预其列。
升座说法。
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上大悦。
二年春复如之。
锡宴文楼下。
亲承顾问。
暨还。
内府白金以赐。
三年之秋
上以神鬼情状。
幽微难测。
意。
遗经当有明文妙柬。
僧中通三藏之说者问焉。
师以梦堂噩公
行中仁公对。
同馆于大天界寺
上命仪曹劳之。
既而援据经论成书。
将入朝敷奏。
师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笔书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书毕谓梦堂曰。
师兄。
我将去矣。
梦堂曰。
子去何之。
师曰。
西方尔。
梦堂曰。
西方有佛。
东方无佛耶。
师厉声一喝。
泊然而化。
时禁火葬。
礼部以闻。
上特命从其教。
茶毗之馀。
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设利粘缀。
遗骨累累然如珠。
弟子奉骨及诸不坏者。
海盐
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葬焉。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其说法机用。
则见于六会语。
其游戏翰墨。
则见于和天台三圣。
永明寿陶潜林逋诸作。
别有净土诗。
慈氏上生偈。
游凤山西斋三集。
通合若干卷。
并传于世。
师为人。
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明正法。
滂沛演迤。
有不知其所穷。
凡所涖之处。
黑白向慕。
如水归壑。
一弹指间。
涌殿飞楼。
上插云际。
未尝见师有作。
君子谓师。
纵横自如。
应物无迹。
山川出云。
雷蟠电掣。
神功收敛。
寂寞无声。
繇是。
内而燕齐秦楚。
外而日本高丽
咨决心要。
奔走座下。
得师片言。
装潢袭藏。
不翅拱璧。
师可谓无愧妙喜诸孙者矣。
师讳梵琦
字楚石
明州象山人
朱姓
母张氏。
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丁巳
生在襁褓。
有僧见而谓其父曰。
此儿必当振佛法。
照耀浊世。
九岁从海盐天宁讷公受业。
十六为僧。
二十侍族祖晋翁洵公。
因阅楞严至缘见因明。
暗成无见。
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于此有省。
于向上一著尚有滞碍。
元叟端和尚径山
往参谒。
问。
如何是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师拟进语。
叟震威一喝。
师乃错愕而退。
已而应书写大藏之选。
京师崇天门
一夕闻䌽楼上鼓声。
豁然大悟。
东归。
再参元叟
叟笑迎曰。
且喜大事了毕。
未几。
出世海盐之福臻。
至元乙亥迁杭之报国。
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
徵师说法于蒋山。
 上大悦。
明年七月复被召。
二十六日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坐而逝。
阇维。
齿舌数珠不坏。
有语录二十卷及西斋净土诗行世。
楚石禅师
名梵琦
径山元叟端禅师之高弟也。
道弘海盐福臻。
次则天宁。
乃至杭州报国。
嘉兴本觉
德风所被。
重九洲。
当元文顺二帝时。
楚山南北。
浙水东西。
其有道尊宿。
无不经锡徽号。
独远引不与焉。
至正间
帝师强赠师号佛日普照慧辨
亦不署也。
暮年以门人景献
代主天宁法席。
则别筑方斋于天宁院西。
为休老计。
自称西斋老人
至正间
四方多事。
士大夫逃禅海滨者众矣。
从西斋游者。
宋公景濂辈。
最称博物。
入西斋之门。
剧谈多北。
或有问时势否臧。
但唱休休歌。
其声韵莫测。
癸卯
元帝师以手书微
称病笃不赴。
戊申
明高帝建极。
以为折抱毁鼓之初。
而殁于王事者无答焉。
遂蒲车四出。
徵天下高行沙门
仪曹
升座于蒋山。
使存亡者。
均沾法利。
高帝见提唱语。
大悦。
明年春
召入宴文楼。
年迈。
赐杖而行。
馆天界。
明年复徵天下有道禅师
均赴天界。
其赴尊宿三十馀员。
元叟之门者。
三居一焉。
国清昙噩
双径智及
三人。
频入宴文楼论道。
高帝问鬼神幽玄不测之理。
援据经论。
剖释宸衷。
然起居脱略。
无异西斋时。
高帝每叹曰。
楚石真林下道人也。
是年七月十六日
呼侍僧进墨池
大书一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即谓噩梦堂曰。
师兄我去也。
曰。
何处去。
震声一喝而逝。
年七十有五矣。
以遗偈闻高帝
命依法阇维。
其不坏者二。
齿如珂玉。
舌如珊瑚。
无数舍利。
连缀其上。
归塔天宁西斋。
愚庵以偈哭曰。
匡床谈笑坐跏趺。
遗偈亲书若贯珠。
木马夜鸣的别。
西方日出古今无。
分身何啻居天界。
弘法毋忘在都。
白发弟兄空老大。
刹竿倒却要人扶。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梵琦字楚石小字昙耀象山人
尝阅《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恍然有悟。
元叟端倡道双径,往问之:“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意如何?
”叟就以诘之。
拟答叟,叱之使出,自是胸疑,如填巨石。
元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以善书,选至阙下。
一夕闻楼鼓动,汗如雨下,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偈有“舍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
旋入双径,叟见其气宇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
元泰定中,出主海盐之福台,寻迁永祚。
明洪武初,诏名浮屠,于蒋山建广荐会,应诏跻席说法,圆音高唱,万籁俱清。
帝心悦怿,赐宴文楼,亲承顾问,既还出帑金以赐之。
馆于天界寺,忽谓噩梦堂曰:“吾将去也。
”曰:“子欲何之?
”曰:“西方尔。
”因訉之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
”邪厉声一喝,泊然而化。
荼毗,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舍利黏缀,遗骨累累如珠,所著有《楚石语录》及《和永明山居诗》,并见《寺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澧清 1810 — 18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82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等。
陈澧字兰甫号东塾番禺人
道光壬辰举人,候选训导,赐五品卿衔
词学图录
陈澧(1810-1882) 字兰甫号东塾
广东番禺人,原籍江苏上元(今南京)
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
晚清名儒
学海堂菊坡精舍讲席。
词尤工。
有《东塾》、《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自序
余少日偶为小词,星垣见之曰:此诗人之词也。
自是十馀年不复作,或为之,岁得一二阕而已。
去岁,黄君蓉石、许君青皋邀为填词社,凡五会,而余仅成二词,两君谓余真词人也。
此三君皆工词,而其言如此。
盖词之体与诗异,诗尚雅健,词则靡矣。
余学为诗,故词少婉约,今十馀年,不学诗久矣,或可以为词欤。
然亦才分薄耳,昔之诗人工词者岂少耶。
今年下第归,行箧书少,铅椠遂辍,江船雨夜,稍稍为词,以销旅愁。
时方以广文待选,取杜诗语,题之曰「灯前细雨词」,并旧作都为一卷。
甲辰新秋章贡舟中识。
谨案:先京卿以大挑得教职,迨选任河源,到官两月,即告病归,而粤贼起矣。
既而贼据金陵,以先世为上元人,凡甲辰后所为词,虽无多篇,并前作题曰「忆江南馆词」,以寄思念故乡之意,晚年复手自删定。
兹将遗稿重写,仍录前序,并附注于后。
壬子重阳宗颖谨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庄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袁州分宜人
徽宗宣和间进士
钱塘县,嗜,庭植常数百本。
晚年退居,益放情于
后以九月九日死,朱熹哭以诗。
全宋诗
沈庄可号菊山明正德袁州府志》卷七),分宜(今江西分宜县南)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尝知钱塘县
,后以九月九日死,朱熹有诗哭之。
事见清同治分宜县志》卷七、八。
今录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师颐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师颐字希古号简庵别号佛鉴
姓朱氏,澉川人也。
世居槜李,积善累功。
明洪武丙辰重九,其母王氏,夜梦梵僧,钵擎一大升许,授之,把玩间,忽爆声若雷,白气腾空,惊寤而生。
髫龀读书,聪颖异凡。
年十七,从万寿天宇净祝发,净后主临江西华随侍焉。
然每参不契,乃走灵隐,扣时庵敷,诘曰:“江西马祖顶相否?
”应声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
”敷颔之,令居择木寮,屡有启迪,而大疑未彻。
尝举赵州狗子语咨其究竟,敷曰:“待冷泉逆流,即向汝道。
”自后若穷子求奇珍,不释怀者逾月。
一日偶步冷泉亭,睹奔流翻激,豁然自得,即趋白敷曰:“冷泉逆流也。
”敷曰: “汝见何来?
曰:“千峰势到岳边止,万壑声归海上消。
”敷曰:“脱空汉,三十年后落节去也。
拂袖飘飘,翛然自远。
寻上金陵,礼雪轩成
见其丰裁挺秀,吐气不凡,竟畀以藏钥,义学复深。
𠪾岁,庚辰出世杭之崇福,既而退处万寿,卒继敷席。
永乐丙戌,以高僧徵修大典,总持释宗,蜚声黼座。
书成,碧峰无作行,歆其道,辟居首席。
平昔研求古学,精于鉴别,为太宗所知。
命乘驿遄征,索古彝器归进所得,赐赉甚厚。
丁酉僧录司挹其清誉,檄住中天竺,其寺久废,立视荒烟碎甓间,每欲及时兴复,后以校雠藏典,徵诣北原。
历岁,庚子始竣事。
辞归,赐佛像、经、玦、衣、币,宠渥有加。
适净慈主席虚旷,佥举
辛丑冬,寺众迎入,荐绅饯送,若慈云来覆,灵鹫再会。
居数载,创建殿宇,高广可该,中塑罗汉神相五百十六。
金彩炫然。
如来正殿,大栋蠹腐,易以良材,宛若初成。
更筑圆通殿,设三大士像,饰三十二应相,列无尽宝镫,皆妙智所发,真诚感格,前后费数千金。
施者云集,多乐助之,靡不即相融性,沾教开昏,所谓不动舌根,尽回向菩提者非耶?
戊申秋,颇倦送迎,萧然引退,休于寺北万工池右。
啜粥默坐,五易星霜。
宣德壬子冬十月四日,语众曰:“吾行矣。
”沐浴更衣,结趺危坐,书偈云:“须弥一拳,大海一口。
海渴山崩,鸟飞兔走。
”已而徐励其徒曰:“世相无常,各宜勤修,勿令退失。
”众方念佛,寂然而逝。
阇维,白烟四布,笼寺林宇,移时始散,所获舍利罗,五色晶明,顶骨、齿牙、数珠不坏,塔于雷峰之阳。
年五十有七,腊四十一,杨复为之铭,具见《寺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